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体味课文的感情色彩,靠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靠读。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2.
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我们认识到朗读教学日益重要。书声朗朗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并出现了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读中轻松愉快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的表现,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个体独立性。这种形式在时间和表达方式上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像力的发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进行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如在…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任务,组织有趣的朗读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不但乐于读,更善于读。智慧发现,读准文章语气语调;角色互换,具体指令明确目标;指导技巧,示范朗读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读为媒,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这已经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朗读过程去解读、体会课文。读,已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7.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字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抓重点、找关键及美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够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04,(13):88-89
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哪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主要是取决于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4类。1.表达欢乐喜悦的感情。2.气势如排山倒海的适合集体读。2.抒发哀怨凄婉的情绪,描述似精雕细刻的宜个别读。3.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段与段如线串珠可以接力渎,层与层对等并列可以轮换读。篇幅长句子拗口可以跟着读,对话多可以分角色读。分角色朗读,有时教师也担任某一角色参与学生共读,学生会兴致更高。  相似文献   

11.
曹秀珍 《宁夏教育》2003,(11):36-3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读的方法。1.指导学生采用自读、互读、赛读、轻声读、放声读、品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品味,做到边画、边想、边说,完成朗读课文的任务。如学生在阅读时,同样的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学生就能记住它,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与其他新字组合,新的词语不断出现,学生就对它有了新的认识。2.体现以读为本。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首先,读好长句、疑问句、感叹句,注重…  相似文献   

12.
蔡晓燕 《考试周刊》2013,(10):23-23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作者认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地去读,就此提出了朗读的四个层次:试读———范读———精读———背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李亚琴 《考试周刊》2013,(26):56-56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入情的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充分培养朗读技巧,在评读中感悟文章思想。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门语言,语言是要说的,小学生说英语的前提是会读、读的出来、读的流利。而读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听说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小学生熟悉、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即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这个课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读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建议小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朗读教学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感知、感悟朗读对象的内容和要素,最终培养起语感,积累起对英语的喜爱和一定程度的掌握。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读,当然是重中之重。因为读,所以我们的课堂更有声有色;因为读,所以我们的文章更显得有血有肉;也因为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有本有源。  相似文献   

17.
刘俊国 《学周刊C版》2013,(11):118-119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笔者从读字要音调标准、读词要轻重合适、读句要停顿适当、读段要基调准确等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继而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