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是中国网球乃至中国体育的一个 异数。她曾退出过国家队,后来应领导之邀 再度出山。对于网球和国家队,李娜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我打球是因为我喜欢,假如 有一天我失去兴趣,那我就不会再挥舞球 拍。网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她甚至表示, "进国家队如果影响到我的学业,我宁愿不 进。"进退之间,本色不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统帅过百万军队的三星上将寿过百岁、现仍担任着一个国家网球协会主席职务的老人,恐怕只有吕正操老将军一人了。  相似文献   

3.
5月底的一天,正在去微山湖的路上,突然得知孙晋芳“告老还乡”的消息。其实早在大半年前,这位中国网球的掌门人就曾流露出回家的愿望,只是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希望她能留任。与其辉煌的运动员生涯相比,孙晋芳在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这十年引发话题无数,尽管有过争议,却无人可以质疑她在中国网球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serra 《网球》2010,(12):28-29
在中国网球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李娜在她的28岁继续生长.她实现了教练托马斯对她的所有预言:从年初的澳网四强到美网前的排名第九。这都是中国选手在单打中的历史最佳战绩.李娜完成了2010年她个人的完美风暴,也给了中国网球新的推动力。在前几年,这样的成绩还只能是一个疯狂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崔伟  赵晴  王继宏 《网球天地》2012,(11):72-77
中国为数不多的专业网球队,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新中国网球发展的缩影。本刊此前分别报道过北京网球队、天津网球队和四川网球队,探寻新中国网球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6.
花边     
《体育博览》2010,(6):41-41
在网坛奋斗多年的萨芬娜原来只有24岁!最近,保时捷网球大奖赛组委会特地为比赛期间过生日的她准备了生日蛋糕。网球比赛、蛋糕和好朋友的祝福……这一切让她的生日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多 《网球》2008,(7):127-127
Rebecca尝试过很多运动,从她上大学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了,健身房的各项新旧课程她都参与过,按照她的说法"参与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我",钢管舞、攀岩、瑜伽,她最后选择的是网球,因为她喜欢和别人一起交流和竞争,而别的项目所具有的锻炼价值,网球几乎全都有。10年下来,伴随网球一起的选择,还有运动饮料佳得乐。  相似文献   

8.
名人堂故事     
《网球天地》2013,(8):9-9
2011年,首届“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开启了为未来“中国网球名人堂”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环节,引起了广泛关注。1988年,常设的国家网球队正式成立,中国网球协会副秘书长杨明训I出任总领队。年过七旬的杨老,饶有兴趣地回顾起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她是网球场上的英雄,她也是网球场上的旗帜。她开辟了一个网球新时代——她热爱网球威廉姆斯这个姓氏早巳经载入了世界网球的史册,塞雷娜不仅是网球公开赛以来世界排名最高的黑人女选手,她强化了女子网坛男性化的打法,她一度统治了世界女子网坛.她成为所有女选手需要超越的目标。她拥有强大的实力,她具备高超的球技,在球场上她威风八面,虽然在刚刚结束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小威没能再夺桂冠,但在即将开赛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她毫无疑问的仍然是夺标的最大热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不仅收获了一座大满贯的金杯,还收获了一名新人,她就是游离在国家队之外,被大家称之为“网球个体户”湖南妮子袁梦。澳网之前,袁梦这个名字太过普通与陌生,然而在墨尔本花园进入女单第2轮的成绩却让她实现了自己的首次飞跃,尤其是在国家队的5名金花首轮即遭折戟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更让人振奋。但是, 更引起球迷关注的却是她独特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伊莲娜·扬科维奇从来没有缺席过中国网球公开赛,她不仅切身体验了中网在过去四年里的变化,也在四年的时间里,从网坛新人成长为跻身Top5的网球明星。但伊莲娜却认为自己的性格和生活并没有改变。"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喜欢强调这一点:"从小就是。我要求自己功课得A,要求自己取得胜利。尽管我有时也很脆弱,可是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完美的信念。"在众多参加比赛的WTA球员中,伊莲娜几乎是唯一一个坚持化过淡妆后才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女孩。在我们专访的过程中,她面对记者和摄影师始终保持着亲切的笑容,尽管她刚刚在烈日下击败了达文波特,尽管她承认自己有些疲惫。  相似文献   

12.
张文悦  陈功 《网球》2008,(10):138-139
多年以前,她是中国女子网球的希望之星,却因受伤不得不提前退役。如今,她带着在深圳网球行当里打拼来的阅历和对网球的执着之心,回到家乡天津,构筑一个网球的摇篮——滨海网球学校。  相似文献   

13.
时装秀     
小逸 《网球》2012,(2):12-12
小威说她现在不爱网球,甚至从来没有热爱过,真不知自己咋成了职业球员。但不爱网球不是问题,她依然热爱胜利的感觉,她似乎比别人更有留在网球场上的动力。对于热衷时装设计的小威来说,普天之下有哪个T台能比大满贯的中心赛场大?  相似文献   

14.
徐钊 《网球天地》2013,(3):108-109
11岁的网球少女朱铭芳,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可谓“红遍”中国青少年网球圈。她在一个月内连夺“中信银行会员杯”“木兰杯”青少年网球赛这两项赛事单双打的三项冠军。对中国青少年网球选手的关注和扶持是《网球天地》20余年始终不变的宗旨之一,其实早在两年前,本刊就专门报道过这位小女孩,那一年她包揽了“李宁王子杯”国际青少年网球总决赛8岁组单双打冠军。两年过去了,小姑娘并未“昙花一现”,瘦弱的身体里持续不断爆发着令人生畏的“小宇宙”。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本刊曾对担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刚半年之久的孙晋芳有过一次专访,当时她向记者清晰地介绍了网管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围绕奥运会制定的相应计划和措施。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网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突破令世人瞩目。在体育界名声响亮的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又一次被媒体集中“聚焦”,并被冠以“干将”和“福将”的称谓。在充满惊喜的2004年即将远去之际,本刊再次邀约孙晋芳,请她谈谈中国网球沉甸甸的一年、新一届国家队的组建以及2005年中国网球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
邱友益  叶蓓图 《网球》2013,(7):76-77
2006年"中国网球风云榜"颁奖典礼,让叶蓓第一次和网球产生了交集。叶蓓回忆道,当《网球》杂志邀请她做颁奖典礼主持人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自己此前没有任何的主持经验。但很快,叶蓓说服了自己,"我比较随性,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喜欢冒险和挑战。"当然,像"中国网球风云榜"这样中国网球的最  相似文献   

17.
丁永振 《网球》2013,(4):106-109
嗨,大家好,我是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的教学主任布莱思·丁。今天我将告诉你一些发生在我们网球学院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来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参加初级班的课程,对我来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初级课上教过这样网球零基础的学员了。女孩的妈妈带她来到网球学校,为她报了网球的初级课,周六日各两个小时,在第一节课中,我就注意到,这个女孩在网球方面非常有天赋,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网球天地》2011,(6):15-15
首届“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颁奖典礼上的为未来“中国网球名人堂”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环节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刊陆续选登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网球历史藏品。也希望有意愿的广大球迷捐赠物品,为中国网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李娜作为中国职业网球的领军人物,是举国体制转型及职业单飞的成功典范。她的网球职业道路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内因外因的综合结果。通过尝试总结其职业道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网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serra 《网球》2008,(2):72-75
对于米斯金娜来说,那匹马后来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里,它载着她飞快地奔驰过2004年的罗兰·加洛斯中央球场,扬起红色的烟尘,它后来扬起愤怒的蹄子,她几次要摔下来,她曾经尝试控制,但她知道自己的性格,就像她梦想过驾驭自己,穿过那些广袤而宏伟的网球之旅,实际上,这个网球之旅只适合出现在梦里,根本不会成为浪漫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