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作为一个一心追求幸福却被抛弃的妇女形象,敢爱敢恨,性格鲜明,最终绝望地纵身一跳更引来学术界对爱情、人性和当时社会现状的探讨。本文从杜十娘、李甲在处理彼此爱情关系时的一系列所想、所作入手,分析得出杜十娘和李甲的相互猜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社会以及双方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是个悲剧人物,在她身上有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有自尊自爱、聪敏智慧性格,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选明代冯梦龙的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通过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人物命运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典型环境下人物的悲剧命运。作为一出爱情悲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沦落风尘而又执著追求美好爱情和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短篇小说的经典,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深入挖掘了杜十娘人生悲剧的多种成因,有社会原因,更有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原因。杜十娘自身性格刚烈,宁折不弯,重情重义,追求完美;李甲不够成熟,没有主见,缺乏责任。这些人物自身的原因对于我们当代读者的爱情乃至人生都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红欣 《文教资料》2007,(25):59-61
在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主人公杜十娘的金钱观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杜十娘重情轻财;另一方面,着眼于自己的终身之计,她又特别看重和倚重金钱。但最终,金钱不仅没能挽回她的爱情和人生悲剧,反而异化为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杜十娘的金钱观与她的身份和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明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某种嬗变。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并没有爱情。作为六院名妓,杜十娘累财千金,意欲赎身其实易如反掌(百宝较之区区三百两简直天壤之别)。然而从良却不简单,出入青楼的怕都不是可托付终身的人。这里撇开男女间如何产生爱情之微妙,若从“利益”驱使角度看,杜十娘选择李生或许出于他的稍显忠厚。见惯浪荡纨绔的杜十娘以为寻到了救命稻草,可哪知于封建“沃土”之上根本生长不出这种稻草,因为地中缺少一种称之为男女平等的土壤。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激动人心的悲剧作品,小说通过对京城名妓杜十娘追求理想生活、美满爱情,最终无法实现含恨而死的叙写,揭示出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杜十娘天真幼稚的错判,李甲的软弱退缩以及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礼教势力及其观念,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了杜十娘悲剧的成因。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爱情需要信任为基础,家庭生活需要有挑起铁担子的铁肩膀。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这一传统价值取向被经济大潮搁浅了,信任缺失是杜十娘和李甲的爱情悲剧原因之一;原因之二,社会环境对读书人的要求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李甲读书、生活的一切开销均由其父供给,社会环境造成了他的一副豆腐肩,注定了他无法挑起家庭的铁担子。所以,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传统门第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禁锢人们头脑的宗法伦理关系也逐渐消解。在此背景下酝酿出的杜十娘爱情悲剧,其主要原因不再是门第的悬殊,而是崇尚金钱的社会风气和杜十娘追求完美爱情的心理,属于社会与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这一名妓的悲剧荡气回肠,数百年来令人扼腕,亦令人深思。《诗经.卫风.氓》中说"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而正是杜十娘的"耽",才引起其悲剧的发生,最终酿成千古之恨。文章通过对明代社会背景和小说一些细节的分析,推断出造成花魁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时代制度害人,二是杜十娘识人不深,三是李甲缺陷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名妓杜十娘与莘瑶琴的相似与相异处,认为杜十娘的悲惨结局是必然的.莘瑶琴的美满结局有偶然中的必然,并力图找出两人的命运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谢海燕 《海外英语》2012,(8):199-200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one of Thomas Hardy’s most famous novels.In this novel,the heroine,Tess,is figured with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beauty.She possesses all of praise-worthy qualities of labors:pure,industrious,responsible,brave and fortitudinous.And Tess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exceptional woman character in literary history.However,the life of this pure woman is tragic.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xternal reasons and internal reasons that results in the tragedy which she is changing from a girl with beauty and pureness to a young lady with muddling along and giving herself up,at last she walks to the execution ground.From all the points mentioned above,we can better and deeply understand Tess and her tragedy,and we can know the root of the Tess’s tragedy is the evil capitalist society at that time.  相似文献   

14.
《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与她大多数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同,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一位悲剧女性。不可否认,白人殖民主义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因,但作者认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还有其未能超越的自卑情结,该内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唐宋词产生的审悲快感入手,探讨为何充斥着悲哀、感伤、愁苦的词作能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一方面,结合中国原有的"以悲为美"的文学传统与文人心态、唐宋的时代特点及词人心态探讨其原因;另一方面,结合西方的悲剧美学理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戏剧作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席勒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所展现的费迪南、露易丝二人的爱情悲剧主题出发,结合他的理论著作,讨论席勒的创作思想与理念中的“道德”与“悲剧”的关系,从而研究“道德”在戏剧人物形象与情节中起到的内部影响与推进作用,并对整部作品的悲剧形成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并结合“道德”与“自然”两组目的性的对立,对作者笔下的激烈冲突与矛盾,有一个全新的把握与理解,最终得以探究“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青年席勒独具匠心的文艺思想,与饱满鲜活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8.
语言焦虑是学习者个体与二语语境尤其是二语行为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语言焦虑有两种不同性质语言焦虑 ,即促进 (积极 )型焦虑与阻碍 (消极 )型焦虑。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促成它们的相关因素 ,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学习者个体的内部因素如自尊心、对语言模糊性的容忍、冒险精神、竞争意识和个性特征及认知方式 ;二是学习过程的外部因素如由于广义的文化休克而造成的师生间教学文化的差异。对语言阻碍型的焦虑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和卡门都是具有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女性。她们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她们都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都以死向那个压迫她们的社会做了最坚决的反抗。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教学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会对学生的动机、情感和认知产生不良影响,是形成数学学习困难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探讨了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内外成因,并提出了三点旨在帮助学生减少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