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并研究了该供热系统的性能和特性.基于自行设计的10kW空气源热泵,建立了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得出了不同环境温度和出水温度下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性能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新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热泵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当环境温度为7℃时,空气源热泵的COP最大可增加26%.这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在供暖季节的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表浅层土壤能量(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作为冬季热泵热源供暖和夏季冷源进行空调的系统.热泵采暖的优点是无污染、清洁、环保、可持续利用而且造价较低,缺点是对地质条件或自然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本文重点侧重于地源热泵供暖与传统供暖方式,如燃煤、燃油和天然气锅炉进行供暖经济性的比较。利用常规供暖对工程楼进行常规供暖设计,对于工程楼进行热负荷计算,之后再根据热负荷进行水利计算,以及总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计算。最后,将常规供暖与地源热泵进行经济性比较。  相似文献   

3.
浅议热泵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泵是一种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关于热泵的分类问题还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据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指出常规认识中的一些误区。此外,在简单介绍水环热泵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在使用中比较模糊和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和分析,并得出水环热泵事实上应该是一种空气源热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在未来10—2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常规能源会越来越紧缺,价格也会不断攀升,使用燃烧加热方式的热能设备无论是电加热、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将面临运行成本上涨的压力。在高校普遍使用的新能源为太阳能、空气源、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在新能源中有其特有的优势,在南方高校普遍使用,而在北方高校却是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一、原理及构成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作为新一代节能环保产品,是一种新能源,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空气热资源供热的高效节能的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机组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热泵机组的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5.
冬夏季取热散热不等导致的地下热环境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GSHP)的性能.以某居住建筑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建筑内采用的天棚辐射末端和置换新风系统进行研究,该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采用土壤源热泵.考虑循环水泵、风机、热泵机组运行中向地下排出的产热量,采用Energy Plus模拟软件对建筑物进行能耗模拟,获得地下取热散热量及其比值.利用这一取热散热量,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系统模型,模型经实验验证后,研究3种典型控制策略下的地下热交换规律.得到南京地区地下每年的制冷负荷和供热负荷比为5.08∶1,并研究指出与温度和温度差控制策略相比,定时开启策略具有更好的效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新校区为例,介绍该建筑冷热负荷概况及空气源热泵参数的选择情况,通过两种冷热源方案的比较,来分析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公共建筑中,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性优势明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指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的系统。本研究提出了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源热泵系统,采用辅助加热炉为辅助热源和采用辅助热泵为辅助热源,系统由集热模块、控制模块、采暖模块组成,采用防过热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集热器和防过热旁路散热器,解决了系统过热问题;同时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设备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优化了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依据上海地区气象数据,结合高校学生公寓用生活热水情况,分析探讨高校学生公寓应用双热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可行性,并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对不同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污水源+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高效热水系统,能同步实现废水热能回收利用,可以提升系统能效,并保证四季均匀恒定供应热水,适合单幢或多幢学生公寓独立使用,可以在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系统全年能耗分析方法,然后以小型办公建筑为实例,进行具体的全年能耗分析,最后与空气源热泵的能耗相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库塘水源热泵系统的季节性能比均高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室外循环水泵能耗对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取措施降低循环水泵能耗.  相似文献   

10.
基于WSNs的城市污水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城市污水水质的大范围、精确、自动化的监测,本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技术和GPRS技术,在城市排水管道和污水汇流处布设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城市污水水质的多种参数数据,并通过GPRS无线网关对汇集数据进行远程发送,最后主机通过WSNs数据管理软件接收远程发送而来的数据,提取有效数据数字化和图形化实时显示,以达到对城市污水水质的实时监测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污水远程检测系统数据传输率高,系统稳定性高,达到研究开发目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heating performanc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and solar collector or a solar-assiste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SAGSHPS) by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is less than 0.6 ℃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5% under the pulse load whe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he 2-D solid cylindrical source model is used for the SAGSHPS.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the SAGSHPS is 2.95-4.70.The average fluid temperature in the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can increase by 3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lar collector,which will improve the COP of the heat pump by approximately 10%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energy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heating load of soil,electricity and solar are 56.30%,36.87% and 6.83%,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常规地源热泵相比,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的地埋管换热器热阻更小,在制冷工况下具有更低的冷凝温度,在制热工况下具有更高的蒸发温度,因此它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系统无需二次换热回路和循环水泵,因此具有更高的系统性能系数.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对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实验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该实验系统建立在中国湘潭,其U形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置于水井之中,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为42m,外径为12.7mm.测试结果表明,在制热工况下此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最大值为5.95,平均值为4.72.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台系统的硬件构成、运行原理、软件控制和测量系统.试验台系统由导热油、压缩空气、乙二醇溶液和水4种不同热流体与冷风和冷却水2种冷流体为循环工质的子系统构成,不仅能进行上述热流体对冷风或冷却水的一对一试验,还可以进行并联或串联的2种或3种热流体对冷风的复合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测试.控制和测量系统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包括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及自动运行与控制系统,借助完善的软件控制与先进测量仪器的相结合,使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测量精度高,测试范围广,程序界面友好等特点,对于换热器总体传热系数K的不确定度小于5%,为新型换热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4.
In the beach well intake system, heat is transferred from soil to fluid when seawater is filtered through the aquifer, providing higher temperature source water to the seawater source heat pump (SWHP) system in winter. A 3-D coupled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studying beach well intake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the computer code FLUENT. Numerical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verified coupled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is studied over a heating sea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supply water is 275.2 K when this intake system continuously provides seawater with flow rate of 35 m3/h to SWHP.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upply water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seawater, and that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supply water lags behind seawater, ensuring effectiv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SWHP.  相似文献   

15.
A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model was set up for a ground-solar combined system based on in-situ experimental results,in which the solar collector was combined serially with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GCHP).The universal optimal equations were solved by the constrained variable metric method considering both the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s.Then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 specific case concerning an actual solar assisted GCHP system for space heat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yste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of 3.9 for the optimal method under the seriaI heating mode,and 3.2 for the conventional one.In addition,the optimum solution also showed advantages in energy and cost saving.1eading to a 16.7%improvement in the heat pump performance at 17.2%le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11.8%lower annual cost,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原理和特点.该系统被应用于镇江西津渡展览馆中,并利用TRNSYS软件对其热舒适度和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在冬季采暖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且无须采用机械通风;在夏季空调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必须配合合理的机械通风,才能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在同样的热舒适度条件下,顶板辐射供冷/暖的全年能耗比地板辐射低.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交替运行特性,提出并定义了各交替运行模式,建立了交替运行时考虑冻融相变的U形埋管周围土壤传热模型.基于对该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各交替运行模式下地下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交替运行模式均可有效改善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恢复效果,对于无太阳能补热的昼夜交替与短时间间隔交替运行模式,在以24h为交替运行周期时,其太阳能热源承担的时间比例可控制在50%~58%;同时,利用日间太阳能补热来强制土壤温度的恢复,可有效克服土壤温度的自然恢复缺陷,与其他交替模式综合使用可达最佳运行效果.此外,利用钻孔壁实测数据对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可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层建筑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与传统供冷供热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采用新能源技术要比传统空调系统更经济、更可靠、更稳定;并对深基坑底板下中采用双U地埋管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家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中对整机综合制热性能系数(COP)试验的平均环境温度和全天太阳能辐照量给出了一定变化范围,为研究这一变化对整机综合COP的影响,将整机的性能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加热段在户外进行,空气源热泵加热段在环境温度可控的环境试验室进行。试验表明在标准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平均环境温度的变化及全天辐照量的变化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整机综合COP有较大影响.其中因平均环境温度的变化及全天辐照量的变化对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影响而引起整机综合COP的变化较小.而因平均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而引起整机综合COP的变化最大可达40%左右。据此对该标准的试验方法、试验条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