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夸张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同样惊诧的神情,嗫嚅地说:“没想到……是您!”最有趣的是林连琨,坐在床上,睁大了朦胧的睡眼,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引得大家发笑。他事后向人说:“我实在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以为是在作梦呢!(梅阡《春夜》,《人民日报》1957·5·17)  相似文献   

2.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碑上,想被人铭记;有的人铸造了自己的雕像,想被人歌颂;而您,用自己发明的照排术,把您的名字印刷进了人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蒋孔阳先生: 我是一个美学爱好者,最近有幸在南京购得了您的大著《美学新论》。我之所以喜欢读您这部论著,主要是因为我发现您谈的有关美学问题,不仅观点新颖独到,材料丰赡详实,而且分析细致入微,脉络清晰。读了您的论著,确实能令人感到如您在“后记”中所说的“力图史论结合,让论都有史的根据,让史能够表现出自己规律性的线索”;“力图通过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通过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千变万化的客观现实中去,使之具有我自己的特点,具有我自己的新意”。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非常迅速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崇尚改革.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是与时俱进,是开拓创新,是永不满足.我做过的改革不少,在漓江出版社时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梧槐 《新闻天地》2004,(11):30-32
这是一家“生命共享”网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为器官移植提供信息交换平台的专业网站。“用我的肝换你的肾!只要您或您的亲人,在能捐的器官中捐出一个来,您同时就能得到别人为您捐献的器官。来吧,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这是“生命共享”网站的爱之箴言。  相似文献   

6.
××同志: 您好! 您来函说,希望我能给您指出一条在文学创作上易于成功的途径.对这个要求,我是极愿意给以满足的,但我却不能不给您一个失望。因为文学创作中的捷径几乎是无法可寻,而成功者的途径是成功者自己摸索、开拓出来的,是带着极强的“个性”的途径,它只容得下成功者个人在上面走.所以,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找一步登天的捷径,我认为是徒劳的,我们还是不要想的好,下决心扎扎实实走自己开拓的路.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6,(2):53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巴恩答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8.
张娟:赵老师您好,抱歉在您最忙的时刻来打扰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您和北大世界文学研究所为中国作家与诺奖评委的沟通做过有效的努力,知根知底.尽管您一再婉言谢绝,还是想让您谈谈,可以吗? 赵白生:因为我马上要去巴黎大学讲学,还去葡萄牙的里斯本、丹麦的阿湖思等大学演说,走前自然有些忙乱不堪.那我就简要说一下吧,2005年,我邀请了3位诺奖评委来北大,同时请了4位中国作家,搞了一个星期的活动,让中国作家与诺奖评委面对面,知己知彼,做了一次零距离、有深度的交流.当时,媒体报道很多.有的媒体说,一次邀请3位重量级的评委来中国,是史无前例的.不过,没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董艺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我们知道,您起初学的是钢琴专业,但最后又选择作为一名戏曲电视节目主持人,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 董艺:您好,感谢贵刊的采访,很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成为一名戏曲节目主持人,这可能和我的家庭背景有一定关系.我出身在梨园世家,我的母亲和外公都是京剧演员,由于母亲和外公对我的影响和鼓励,以及他们对我的希望让我"不得不"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才艺.我起初学的是钢琴专业,同时也对演唱、舞蹈及小提琴等演奏比较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刘墉 《出版参考》2010,(10):10-10
有位读者写信给我.劈头就问:“您说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又讲‘世间本无法,法在我心’,这表示您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了。”  相似文献   

11.
思涵 《今传媒》2016,(1):1-3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王建萍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我了解到,多年来您一直专心钻研着播音主持工作,但是在工作之余您选择进修了旅游管理专业,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的微博报道与融合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统媒体及其栏目纷纷开通了微博,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如《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开设了"人民微博";有的借助专业微博平台开通自己的微博,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开通了新浪微博.实践中,传统媒体不仅借助微博直接报道,而且与微博共同完成的融合报道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郭鹏 《民生周刊》2020,(8):20-21
作为家中独女,白钰深知母亲的担忧,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顺着自己的内心,用心去做就好了,咱北大荒人就有这个劲儿。""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保佑你平安归来。""谢谢妈妈的理解跟支持,您是我最大的牵挂,原谅女儿没有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您,我们这是黑龙江第三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孝感,请您放心,那边防护设施很齐全,我一定保护自己,也请您照顾好自己,等我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14.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我跟您和母亲在一起散步,是在现在的世界银行附近的约瑟夫广场上,我谈到那些饶有趣味的事情.我说话时露出愚蠢而又自鸣得意的神色,我态度高傲、冷静(这是假的),并且一如平日我同您谈话时惯有的常态.我言语冷淡(这是真的),说话结巴,我责备你们,你们一直让我懵懵懂懂,因此不得不由同学来照顾我.  相似文献   

15.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16.
李:范老,用您自己的话说,您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十多年了。我上门采访,是想了解您下放成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我在国家体委工作.最近两年来,我写的稿子有的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有的在体育报、工人日报等刊登,有的被内部刊物选用.对体育宣传起了一定的作用。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写的稿件并不多,但有一点比较深的休会是:只有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不断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齐奇,很高兴采访您.我们知道,您是从记者一步步走到节目主持人岗位的,那么,您认为记者经历对您目前的主持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齐 奇:您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一开始没有做成主持人,而是一名记者,没有出现在镜头前,当时还很遗憾.因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当主持人也是从小的梦想.(为什么是从小的梦想?因为小时候曾三次与摄像机的镜头失之交臂.上小学时喜欢文艺,学校里编排文艺节目我总是积极分子.有一年我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电视台也派来了记者采访,我兴奋极了,可没等我上场就看到人家采访结束了,工作人员都正在收拾东西呢.第二次是参加市里的小学生演讲比赛,要录我的时候摄像机电池没电了,当时我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第三次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举办的"毛主席百年我十岁"的纪念活动,我代表北京少先队员发言.领导讲完话记者们又纷纷撤了.至今想起这些事来仍耿耿于怀.从那以后我就暗暗期盼:以后一定有机会对着镜头说个够!后来为了实现我的心愿,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于播音系.现在作为央视 12 频道的主持人的我终于可以自信地站在镜头前,不用担心自己话没说完镜头就挪开了.现在每当我站在镜头前都仿佛看到那个因为错过了镜头而伤心失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9.
版权贸易无疑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得到长足的发展,M先生有着十年版权贸易工作经验,他就此问题作了答疑。问:目前,国内各家出版社从事版权贸易的机构并不统一,人员也没有定数。其至在对外谈判上,有的社也是多人进行、多头进行。对这个问题您的看法怎样? 答:首先,要声明一点:随着出版事业改革的深入,各出版社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包括内部机构的设置。所以,各社要不要设立专职的版权贸易部门,要多少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完全是各社自己的权力,他人无权干涉。我在这里讲的仅是我自己的体会,有的还是教训,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临终细节     
病房里,一位重症肝炎病人突然出现烦躁,言语不清。医生迅速地做出了判断,抢救开始了。护士小姐们有的抽血送化验,有的挂吊瓶、排输液管里的空气,有的测脉搏、心率和血压。30分钟后,病人稍有清醒,用细弱的声音说:“疼。”欲用连着输液管的手指向自己,被一旁的护士制止了。医生按了按他的脐周,问:“是这里吗?”病人摇摇头。又轻轻按了按上腹,病人立刻痛苦地屏住了呼吸。药物不断被调整着。1小时后,病人对正在往点滴瓶子里加药的护士说:“我想见我的老伴儿。”护士说:“您家里人一会儿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