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串钩钓技巧     
李洪生 《钓鱼》2004,(11):35-35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泳层都有钓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同其它钓法一样,容易受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个泳层都有钩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的优点,但它也同其他钓法一样,容易受到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侯凤明 《钓鱼》2004,(7):28-28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个泳层都有钩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的优点,但它也同其他钓法一样,容易受到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泳层都有钓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同其它钓法一样,容易受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先做窝子后钓鱼串钩钓鱼不象炸弹钩那样,可边钓边诱,即使眼前鱼咬钩的频率再差,但鱼也会因钓点有饵,越聚越多,串钩钓的优势很多,但却无法避免诱鱼效果差的不足,特别是在面大鱼稀的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施钓串钩,就必须抛饵做窝。虽然有人不用做窝,抛对了地方,照样有鱼咬钩,但这种现象往往会持续…  相似文献   

5.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6):47-47
诱笼钓法日本人创造的一种防波堤钓鱼方法,主钓沿岸洄游的鲐鱼(俗称油筒鱼)。使用矶竿和钩柄缠有鱼皮拟饵的串钩,由于鲐鱼在夏秋两季成群结队拥向岸边,数量之多,集群之厚,用装饵方法就太慢了。用多达10枚单钩的拟饵串钩,在主线和仕挂之间连接一个装诱饵的笼式装置,仕挂下端系一个50克左右的铅坠,垂钩后持竿上下快速抖动或左右频繁摆动竿尖。这样,诱笼随竿尖晃动,诱饵不断溢出,达到诱鱼的目的;另外仕挂也在晃动,鱼又为拟饵所惑,一竿钓一串鱼就不稀奇了。好事者把这种钓法用于淡水,在桥上和水闸口钓白鲦和鳊鱼,效果也不错。操作:1.改进钓组。…  相似文献   

6.
夏天,鱼的觅食和活动范围都发生了变化,中上层鱼活跃起来,底层鱼也常常跑到中上层觅食。因此,浮钓便成为人们常用的钓法。要使浮钓获得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钓层与泳层的统一。钓层即钓鱼人垂钓时钩饵在水中所处的层面,泳层即鱼在水中活动的层面。如果能做到这两个层面的统一,即鱼在哪个层面活动就在那个层面下钩,对准目标,有的放矢,则必有所获。然而,要做到钓层与泳层的统一并非易事。鱼是活的,客观环境十分复杂,泳层随时都在变化。钓鱼人只有对泳层的变化规律有所了解才能知道泳层在哪里,在哪里下钩。引起泳层变化的因素很多:首先,…  相似文献   

7.
浓引淡钓     
管察 《钓鱼》2013,(15):12-14
拿鱼说话无定法(七)说"传统钓"钓慢鱼是有原因的,自然水域鱼密度低、钓组迟钝、用自然饵装钩速度慢,以及为保证中鱼放弃不实信号等等。可是走出池塘后的"台钓"并非凡钓必快,钓位不在鱼道,引不来鱼,鱼离底了未找准泳层,鱼饵不对路、不在状态,鱼引得过多导致鱼口不实,钩、线、标配置失当以及走水都会影响抛钩提竿的速度。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不管野钓、池钓、传统钓、台钓都遵循"浓引淡钓"的用饵原则。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垂钓》2002,2(10):28-30
在商品饵出现之前,人们对钓饵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钓鲫鱼用蚯蚓,钓鲇鱼用蚯蚓,钓草鱼也用蚯蚓。当用蚯蚓钓不到鲢鱼之后,就断言鲢鳙不咬钩。只有聪明的钓手会从感性认识中发现某些异状,又由异状中总结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特殊规律。如:鲫鱼不咬钩时提钩逗一逗,鱼就咬钩了;中午水温升高,钓饵沉底后极少有鱼咬钩,但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半水截饵的信号,于是随鱼的泳层变化而有钓棚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08,(9):30-31
外出钓鱼时,哪个钓鱼人不期盼有个好鱼情,希望获得好“收成”。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客观情况瞬息万变,很难让钓鱼人如愿以偿。只有根据天气、鱼情、水情等自然因素,及时改变饵料、泳层和钓法,抓住获鱼时机,加快起鱼、卸鱼、换饵和抛竿的速度,增加钩饵下沉的速度,才能多多获鱼。  相似文献   

10.
尚立和 《钓鱼》2005,(22):22-22
当双钩挂饵的钓入水平衡时,钓目点到上钩饵的高度等于调目点到下钩饵的长度等于钓点的深度,这样,钓者就能较容易地从标尾露出水面的高度和动作上,看清动静,读懂鱼讯,判定鱼的泳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7~10月是哲罗鱼的垂钓季节。钓法分拟饵钓和真饵钓两种。拟饵钓有快钩、毛耗子、毛钩三种;真饵钓有懒钩、手竿钓两种。  相似文献   

13.
搓三拉四     
《钓鱼》2009,(7):23-23
从竞技钓鱼中总结出来的“悬坠”基本攻略。由于竞技不准手抛饵打窝,所以搓饵抛钩3次,再拉饵抛钩4次。搓的目的是打窝,也有试鱼口、把鱼往下压的用意;拉是探泳层,利用拉饵轻、松散、摆动、下沉缓慢而容易被鱼截住的特点,以此发现和掌握鱼的泳层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哲 《钓鱼》2004,(13)
提及抛竿钓鱼就不能不说炸弹钩。抛竿使用炸弹钩钓这是抛竿钓鱼的最基本方法,也是主流钓法,相信所有喜欢使用抛竿钓鱼的钓友,初学抛竿时都是因为看中抛竿钓得多钓得大,很少有人是从串钩开始抛竿钓的。当然,这也有例外,不过可以肯定地讲,抛竿最有诱惑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炸弹钩团饵钓法。特别是钓大鱼,它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是其它钓法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炸弹钩团饵钓法,主要用于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它主钓的对象鱼很广,面很宽,通常用手竿可以钓取的鱼,只要钓点选择正确,用饵有针对性都可以钓上,它对水下的自然条件要求也不高,无论是水下淤…  相似文献   

15.
陵西河畔的十里防洪坝,平均水深有4米左右,宁静的水面,弯弯的护堤,月牙似的绕着近半个县城划了一道银弧,给房陵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我们这些钓迷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好钓场。入冬以来,我采用糊钩钓法,在防洪坝里主钓野鲫,一改了我冬钓用荤饵、用活饵的传统用饵习惯,钓获鱼的个头比过去大,获鱼的数量比过去多。有时同在一个钓位上,用蚯蚓、蛆饵无效的情况下,改用糊钩钓法,立竿见影,十分有效。为了丰富广大钓友冬季垂钓用饵,现将我的糊钩钓法向广大钓友们作个介绍。所谓糊钩钓,就是把商品饵加水稀释,搅拌成糊状软硬度与耳垂状,粘于…  相似文献   

16.
配组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9):17-17
传统手竿钓鱼以一线一钩为主,操作两步走,先用手抛或借助工具将诱饵投到钓点,估计鱼诱来后再在钩上挂饵垂钓,由此而有诱饵粗、钓饵精的习惯。日本人合二为一,配合着坠下两钩和浮标,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用另一种饵,主钓。这种上钩主诱,下钩主钓,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的钓鱼方法称为配组钓法。  相似文献   

17.
吴世雄 《钓鱼》2006,(6):25-25
太小的钩子用于钓吐口快的猾鱼时,鱼儿容易将入嘴的钩饵一并吐出口外,造成空竿。当鱼儿就饵后,发觉口中有异物的瞬间,想吐口为时已晚,进嘴的大钩已牢牢地钩住鱼口内的某一部位,使之很难将钩饵吐出而束手就擒。钩大钩小,在钓生口鱼时似乎不是什么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鱼口生,对鱼钩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但在钓猾鱼时,用钩的大小就很有讲究。在与钓鱼俱乐部的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多有听到不同的见解。有的钓友说,遇猾鱼换小钩钓效果不错;有的钓友说,钓猾鱼时不可换小钩,只能换子线。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执己见,难分仲伯。那么,在钓猾鱼…  相似文献   

18.
拟饵钓技巧     
庞在虎 《钓鱼》2005,(18):42-42
拟饵是用于钓取肉食性且有掠食行为的鱼类,如大口黑鲈、红梢、鳜鱼、鳃鱼、翘嘴红鲇等。使用拟饵钓鱼不是所有的拟饵都能奏效,它的前提是拟饵的大小、形状、颜色必须符合所钓对象鱼的食性。施钓的时间符合被钓对象鱼的习性。虽然用拟饵钓对象鱼较为宽泛,但也必须注意季节和用饵。如果你在钓鳃鱼时用了蚂蚱型拟饵,设想,你一天的努力都可能白费。尽管鳃鱼有掠食行为,但它还是有视觉。换言之,拟饵只有必备了饵的具像,对应了鱼的食性和有掠食行为的鱼,你才有可能钓获。因此,选择拟饵的前提与技巧,就是拟饵使用是否对路。  相似文献   

19.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23):12-13
悬、浮钓两种调标法:以钩饵悬停、穿越于各水层的调钓手段,来狙击鳊、鲂鱼无疑是吻合鳊、鲂鱼中下水层栖息的习性。左图的两钟调标方法可帮我们实现此目标。1.双钩带饵调标:双钩挂饵后,通过修剪铅皮,使钩饵悬停半水。此种调钓法,可轻而易举地将双钩饵置于鳊、鲂鱼出没的水层。  相似文献   

20.
用活漂浮钓鲢鳙,是许多钓鲢爱好者喜用的方法,但这种钓组存在一个缺陷,就是钩饵投入钓位后,随着饵渐渐散化.钩饵的重量不断减轻;并在风浪或是小鱼闹钩的作用下钩已不在原先设定的深度,而是渐渐上升靠近了浮漂离开了鱼层,造成鱼中钩率不高。而解决这一缺陷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