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所谓赏识教育,其理论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赏识,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揭示了人类的需要存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这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它对我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2.
一、人人需要赏识从人的心理需要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学生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赏识,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班里有一名男学生,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唯一的缺点就是做事粗心大意。有一阵,为了他连续几次的粗心,我批评他:"说话顶呱呱,办事马大哈。"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道出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赏识、尊重、理解。所以,教师应把赏识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竞争中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孩子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及肯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需要赏识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赏识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从而使学校教育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由生理需要到交往需要再到尊重与受人尊重需要逐渐递增的。其中尊重与受人尊重的需要的满足就是来自于外界人们对自身的肯定和赏识。基于人性需求理论,赏识教育被创造并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也使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赏识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学生一定会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8.
马天红 《幼儿教育》2013,(Z1):80-81
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相似文献   

9.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的首创者和推广者周弘老师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诚然,如果一个人一直被质疑和被否定,那么他很容易自暴自弃;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被尊重和被肯定,那么他也会不自觉地欣赏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赏识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研究与实践,希望以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鼓励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中强化学习、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乔永强  沈梦溪 《教育》2022,(4):9-10
《学习的革命》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个别化教育是关注个体发展的教育,是基于唤醒学生个性发展信心与主动需求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克服自...  相似文献   

12.
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教育就是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一个教师善于赏识学生,就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放在高级层次。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校学习,他们的进步和优点,老师应该予以赏识和激励,有了赏  相似文献   

14.
渴望得到赏识是人的精神需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的方向迈进。但在赏识孩子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见闻与实践,认为赏识孩子时应做到"六忌六宜"。  相似文献   

15.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更高层的需求是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渴望得到理解、肯定、表扬、赏识,是上至圣人先哲,下至凡夫俗子的普遍心理需求。成人是这样,孩子更是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赏识,对于学生,对于孩子,尤如阳光之于花朵,舵手之于航行“。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如果你觉得这句话不可信,不妨想想:在你的十几年甚至几  相似文献   

17.
李新娟 《考试周刊》2014,(88):121-121
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推行,越来越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其特点是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引导其积极向上地进取,并追求成功。但赏识教育也存在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在实践赏识教育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8.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欣 《教书育人》2008,(2):33-34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何谓赏识?就是对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赏识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学生一定会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