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琼 《新闻前哨》2010,(6):29-29
综观此次提交的全部消息作品,整体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特点:依据国家政策方针,立足于时代大局,高屋建瓴作思考,贴近民生巧落笔。具体而言,报道数量方面,事件性消息增多,政策、会议性消息减少,“文山会海”现象基本绝迹;报道内容方面,从新闻的发现,到新闻的选择,再到标题和内容的创作,新闻的呈现视角更加社会民生化,表达方式更加新颖创新,报道语言更加个性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传记报道以"人"为中心,围绕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采取多种表达手法,力求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随着Web2.0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联合、互动促使传记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总结出了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几个特点,并针对WebX.0语境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探寻了一些对传记性报道未来发展之路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豪 《今传媒》2020,(4):127-131
在信息爆炸、新闻“速朽”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回访报道的缺乏越来越普遍。在新的传播形态中,回访报道的叙事建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本文结合了数篇优秀的回访报道,以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回访报道在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的叙事特点。当下,回访报道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整体的重新反观,关注回访报道怎样被讲述,对重拾“记录”的力量,完善我国新闻报道体系与增强传媒公信力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婷婷 《今传媒》2014,(1):132-133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传记报道以“人”为中心,围绕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采取多种表达手法,力求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随着Web2.0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联合、互动促使传记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总结出了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几个特点,并针对wlebx.0语境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探寻了一些对传记性报道未来发展之路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融媒时代下的图片报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图片报道在融媒时代下的具体定位和融入路径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发现融媒时代的发展对于图片报道工作格局、图片种类需求、编辑方法和传播媒介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我国融媒时代持续发展的影响下,图片报道在视觉效果和情感渲染方面的定位变得更加明显。图片报道为了在融媒时代下实现融合发展需求,必须要促进图片报道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并且图片报道方法需要向着过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反映社会和时代亮点的电视主题报道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主题报道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严重.笔者从选题、突出主题、视角及创新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时代高度挖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用全球视角报道国内经济现象.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转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从事经济报道,就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用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所势.  相似文献   

8.
院校教学改革,是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创新院校新闻报道,就是要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军事人才培养的新特点,从加大策划力度、贴近学员生活、挖掘独特视角、创新报道形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经济报道受众往往不爱看,这是个老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沿用老手法报道,跟不上时代。那么我们应该跟上什么样的时代,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改进报道手法,这是我那几天苦苦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时代就是新闻贴近的时代,平民视角的时代,文风清新可人的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对报纸而言,文风是思想的表现,是精神气质的外化。经济新闻涉及很多政策、数据等生涩内容,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看得好,更须转变文风。本文通过改变报道视角、报道内容、语言风格、报道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经济新闻语言更加接地气,从而增加报道的可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新军事变革浪潮中的火热军营是有志军人大展身手、创造不朽业绩、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军事新闻宣传应该以记录和讴歌我们军营的英雄为使命和职责,搞好军事新闻人物报道。同时,时代大潮也卷涌推动着军事新闻人物报道走向改革创新,在报道形态中悄悄地萌发出变革的新芽,孕育着重大的文体转型。 报道形态是指某一类新闻作品在主题定位、材料选择、结构安排、感情渗透、介入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点和风格。与报道形式和报道体裁不同,报道形态需要在形式与内  相似文献   

12.
陈进 《记者摇篮》2007,(8):79-79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指反映重大事件与问题并就其发生、发展、结果、未来做透视性分析及解释的报道,深度报道具有深层次、大视角、高思辨的特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来  相似文献   

13.
在全媒时代,如何做到让重大时政报道在地方媒体精彩“落地”?作为市州级媒体的恩施日报,就重大时政新闻创新报道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抓住重要节点、突出新看点,全媒矩阵传播、拓宽传播力,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政报道精彩“落地”。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在党媒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重大时政新闻担负着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和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主流媒体的报道优势,弘扬主旋律,报道好重要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正由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在广播新闻报道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贴近听众的传播优势、团队合作的制作过程、难得完美的传播效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广播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应对,适应广播连线报道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吴晓征 《新闻世界》2023,(11):36-37
打造更多优质内容,才能提升文化报道的阐释力、引导力、传播力。创新党报文化报道,要围绕中心、聚焦主线、贴近群众,从新时代视角写文化,从大众视角写文化;应彰显时代气韵,聚焦徽风皖韵,增加党报气质神韵;要推动文化报道内容生产传播从可读到可视、静态到动态、一维到多维的转型升级,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全媒体验。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传播手段日益丰富、新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受众注意力更加分散的当今世界,报纸等传统媒体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传播方式才能保证自己所传播资讯的有效性与自身实力、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发展,财经新闻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展。从商业经营者到个人投资消费者,从政府的经济部门到普通公民,社会各个层面对财经新闻的需求日益强烈,各类财经媒体面对的受众情况更加复杂,受众不同类型的多样和细分化使媒体的报道视角也需要进行分层,分向发展,经济新闻的切入点和报道重点的多视角正在此种形势下出现的。经济新闻的视角多元化表现权威化的政府视角——这一报道视角从国家或政府的全局出发,解释对百姓生活的利弊得失的影响,宣传与信息并重,沟通上下提供决策参考,主要出现在主流媒体的财经新闻报道中,意在发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首都报纸纷纷推出特刊、专版,与“两会”、奥运会等其他战役性报道不同的是,纪念建党80周年没有一个同一的新闻事件进程作为报道对象,如何立足现实纪念中国共产党80华诞,内容浩瀚,视角广阔,各报尽可在报道的策划和组织上各显奇招,而首都报纸为我们奉献的丰富报道也正体现出主题策划新颖、报道视角独特、展示报纸个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赵琳 《新闻窗》2007,(2):79-80
近年来,以思想深刻、视觉独特为特点的深度报道开始受到关注。与消息等新闻文体相比,深度报道更加考验记者的写作功力。有些记者拿到一个题材,面临深度报道就觉得很棘手,为什么同样的报道题材,有的文章令  相似文献   

20.
杨夏 《新闻前哨》2003,(6):18-18
成就报道,按报道领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宏观成就报道,比如说对整个国家某一年或若干年某项或综合成就的报道;二是行业或地区成就报道,比如对某一个或若干个行业、地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的报道,特点是以区域视角或剖面视角来看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及变化;三是微观成就报道,比如以某类(个)企业或某类(个)项目为报道对象,突出企业或项目发展建设的进度及成果,展示微观变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