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构主义是盛行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文艺思潮,结构主义思潮主要是作为一个方法论体系而存在.当代西方文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对变革我国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方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对中学语文教学却影响不大,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文学是人学,每一种对文学的解读方式,都是通过对作品意义的不同阐释,表达对人的存在状态存在意义的新的探求.因此,将各种新的批评方法引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对作品意义的多样认识,也可以藉此培养、丰富、深化学生观照人生的视角.如是,本文将文学界对结构主义的研究、运用成果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希望能引起中学语文教学同仁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李璐 《考试周刊》2013,(30):160-161
外国文学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而多重叙事距离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两部文学经典作品论述多重叙事距离在表达思想、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指出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多重叙事距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课程体系之重构,表现为打通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以经典作品研读为教学基点,勾勒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脉络;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作为现代文学的后续课程.建构今古中外融通的课程坐标体系,建立以时间为脉络、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知识板块教学,关注文学与影视艺术互动的特点.与课程重构相适应的教学观念表现为,打通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影视艺术教学之间的界限,发挥学科间交叉融合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主要由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三大板块组成,这三大板块中,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主要作为人文素质培养而设置,而现当代文学作品由于贴近时代,能反映现实生活,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生命和道德的教育,选择学生喜爱的作品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质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要尽可能将文学理论讲得精炼、简洁,同时,尽量将文艺实例举得经典、典型,要通过对文艺实例的具体分析和充分讲解,来进一步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具体经典的文艺话题带动学生们的参与性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学会个性化的成长。文学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符号世界,而人生是非常现实的。文学是与人生联系最密切的艺术,文学与人生都是充满人的创造的“作品”。坎坷的人生经验,是文学的宝贵财富。文学可以延展人生,体验人生,提升人生.照亮人生。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研究会对"文学为人生"的自主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是为了对抗具有整体性的中国旧文艺观,为中国文学的整体转型奠定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树立一种局部的文艺思潮观念。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争主要是围绕着新文学建设思想的差异展开的。文学研究会不仅对“为人生”的文艺思潮语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转换.而且试图通过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为中国文学引进一种理性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具体内容的。人道主义是“为人生”文学观的灵魂。文学研究会最初提出“为人生”,就是“要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但是,在社会先进思潮的影响下,“为人生”的方向逐步得到了明确和发展,由略带全人类性的“为人生”向略带阶级性的“为人生”转化,强调要“同情第四阶级,爱被损害者和被侮辱者”,要写出他们的“血和泪”,并要求“文学在揭露罪恶社会的同时,应该负一部分制造光明的责任”,充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以文学反映时代、批判现实和改造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宋代文人苏轼的一生,其文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成就,创作具有异常丰富的经验,人生具有极为特殊的历程。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可贵的知识源泉,更可以成为教师可贵的经验借鉴。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教师要看到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从苏轼的风格作品中,教师要看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谐调性、教学艺术风格的灵活性研究,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一、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灌输文学史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需求。要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可以将文学史当做一幅"地图",教师充当"导游",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学"风景",获得对作家、作品鲜活而独特的感性体验。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文学史"地图",而是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充当作家作品与学生的"中介",用自己的"人生"去激活学生的"人生",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既"为艺术"又"为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为明 《考试周刊》2014,(46):26-27
文学经典作品的教学不应急功近利,真正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文章从品味经典词句,感受作品留白中的内涵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谈谈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的"慢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林琳 《科教导刊》2021,(1):16-17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时期,美育作为高校的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开设文学类课程的形式,教授大学生相关知识,赏析文学作品,对生动的美的形象产生审美体验,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周作人看来,是无性的文化,缺乏情趣的文化,是于生命成长、生机勃勃上,即个性发育上欠缺的文化。他输入歌咏儿童的文学,提倡"梦想的精神",主张适当地禁欲,并指出婚姻生活中"爱是移动的",需夫妻双方不断地创造。就一个人的教育而言,他非常重视性的知识,于当时的复古颇盛的文化风气中坚持自己的个性。到了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开始了由个性的提倡到压抑的愤懑时期。他所面临的是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慨于除却忍从屈服,生活总是为家族制度、阶级制度、资本制度、知识买卖制度而牺牲。在这一时期,周作人的文学史观、文学观也逐渐地完善,指出中国历史上晋文里开始增加了小品文的色彩,初现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晨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竞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看成了是在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操作而并非是学生的心智劳动创造的成果,学生创造的灵性被扼杀。因此新时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是:教师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自己;要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注重体验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教学的可循之路有:开放选材,变无"米"为有"米";"指导"开放,弃同求异;评改开放,让呆板变活泼。  相似文献   

19.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问卷调查的结论入手,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的难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外国文学教学的背景知识:外国文学作品怎样来的;外国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面对外国文学作品?力图从文学翻译、文学创作与读者接受心理三个维度,提出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