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过去信仰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已经改变,各种非主流信仰相继涌现,尤其是青年宗教热现象的兴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信仰是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信仰来支撑。如何通过信仰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宗教相关问题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中西文化交融日趋深化.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传播必然包含着宗教文化的互动与渗透.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级全体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宗教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个人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网络传媒、文化背景、外籍教师、风俗习惯和家庭环境等.研究结果显示,有少数大学生对宗教问题存在模糊的思想认识,包括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宗教和民俗习惯的关系认识不清晰等.对宗教问题,学生的不当做法主要表现为在校园内传教、参加家庭教会、穿着宗教色彩服饰.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宗教教育应该注意:探索构建高校宗教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和机制;妥善对待不同类型学生,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士携带宗教画来到中国进行传教.面对栩栩如生的画像,尽管中国人并不了解画像背后的宗教意义,但仍因画像本身的高超技艺而表现出赞叹和惊奇.传教士借机在解释画像含义的同时进行传教尝试.不仅如此,他们还对画像进行改变,以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为使中国人接纳宗教画,信仰基督教而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因信仰不同产生的人际冲突增多,如何应对宗教影响的扩大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教育者应当了解宗教发展的历史,深刻认识宗教的两面性,积极吸收有益的宗教资源,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德育工作日常化、生活化,突出生命教育,重视大学生心性的修养,增强德育的渗透力,削弱低俗宗教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宗教信仰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机会,在宗教信仰上也呈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山西高校的统战工作应该将这一部分信仰宗教的学生纳入,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本文所指的信仰宗教大学生是指少数民族学生、有宗教背景的学生以及在高校中开始信仰宗教的学生。这些青年大学生应该被纳入高校统战对象符合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学生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有不少大学生成为宗教徒。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针对此种现象,高等院校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只有认清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并找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理性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才既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又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信仰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问题,而且是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枢纽问题。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构成,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信仰与未来中国社会信仰结构的重组和变迁有很大关系。对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应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时镱.努力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对信仰自由和拥有信仰呈现一种宽容的态度;而略占多数的大学生有信仰,并且在有信仰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对宗教和迷信、伪科学,持信仰态度的学生不多,并且不太坚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及心理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以下新趋向:第一,自认为信教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渐上升:第二,信仰的盲目性;第三,宗教暧昧现象比较明显等。本文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成因进行了探析,认为大学生求知欲较强、追求新事物等个性特点容易对宗教产生兴趣;宗教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冲突下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宗教的接纳与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是引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三大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10.
方黎 《华章》2007,(11):140
在宗教升温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他们的信仰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趋向,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认清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所在,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合理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是高校必须担负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北朝时期国家陷于分裂、少数民族内迁,引发了北朝社会信仰心理的嬗变。针对这些变化佛教进行了传教策略上的调整,突破传统的传教方式开启了迎合社会信仰心理,利用神异传播佛教的先河。佛图澄作为运用这种传教方式的第一人,其传教活动在当时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漳州地区高校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严重依赖,真正的大学生宗教信徒并不多,互联网时代宗教传播路径多样化.为有效开展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工作,借鉴"慕课"的教学技术,搭建宗教知识的"慕课"平台,以"微课程"为基本学习单元,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加强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的良性互动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仰总体良好,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当前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民族传统宗教惯性力的影响、信仰教育的部分内容"滞后现实"等,导致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占一定比例,并呈现多元化、民族性化的特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乃至缺失以及部分大学生信仰呈功利化明显。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的研究,坚持科学地坚持灌输论和加大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当前世界"宗教热"和"宗教世俗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如何看待宗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提出了宗教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韦滢 《考试周刊》2014,(23):152-154
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不高,但对宗教比较感兴趣;信仰动机功利性与信仰行为随意性并存;宗教认同感趋强,但对宗教文化认识较模糊;能正确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对党的宗教政策不甚了解。这主要是受社会及家庭环境、西方宗教势力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元代景医的医学理念、行医模式与其宗教身份认同相关。景医亦行医亦传教,医为手段,教是根本。在色目人大量华化的语境中,景医选择了维护传统信仰,保持了文化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确保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类西方思潮以及境外宗教思想的渗入,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接触宗教并开始信仰宗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因此文章以辽宁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为切入,深入了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特殊性特点,制定相关的教育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逐渐增多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信仰情况如何是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基督教为例,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调查了大学生基督教信众的宗教认知和宗教情感状况,希望能够对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宗教超自然,是人类力量的异化,能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对处于人生理想爬坡时期遇到困惑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理补偿,于是大学校园出现了信教者;但宗教崇拜虚幻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不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同时,应激励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宗教,树立崇高信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