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上古神道传统把以天道为核心的宇宙生态秩序神圣化,认为建立和维护神圣的宇宙秩序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道教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控制思想发源于上古神道传统.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苟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我们要有“顺天”和“治天”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生态文明行为观;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之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一个原创性概念,也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审美原则。综合考察中国传统的意象,可以发现认识意象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是"意"与"象"的复合体。唐诗中描写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众多,作者的情感世界借助海洋意象的形式表达,尤其当表现宽广胸怀、反映离情别绪和寄托忧戚感怀时,唐诗中往往用到海洋意象。  相似文献   

4.
诞生和成长于印度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佛教伦理思想,其孝道观契合了中国传统孝道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思想。尤以宋代禅僧契嵩以传统儒家的"五常"来比附自身的"五戒",并提出"孝为戒之先"的观点,而极大地提升了孝在佛教教义思想中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说"孝为戒之先"是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同为宋代禅僧的圆悟克勤之二回成都昭觉寺弘法,则是对该理论之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沙乡年鉴》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代表作,利奥波德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在《沙乡年鉴》中,他将生态伦理思想通过对荒野的观察和描绘表现出来。利奥波德一生的荒野经历是其伦理思想诞生的基础,他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家庭,1909年获哈佛大学林学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在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重“天道”与“慈”的观念上,而这两种观念恰恰对应着当代的生态中心论和环境伦理思想。《道德经》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此显示了其强烈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艺伦理思想的发展曾耀农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时期。此时,诸子并出,思潮叠起。文艺伦理思想在这个时期埋下第一块奠基石。孔子的文艺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理论家。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类书和诗歌的繁荣时期。现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六帖》三部类书与唐诗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官修类书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科举考试题目多出于此。帝王用类书编篡的方法提倡文学,导引诗风,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其二,类书是唐代文人知识积累过程中重要的童蒙读物;也是唐代诗人创作时“构思之古书”,是唐诗生成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其华美的篇章久为人们所喜爱、传颂,但是,跨越289年的时空岁月、五万首的庞大数量也使普通人望洋兴叹。而大量的名篇赏析和精深的著作不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感觉过于艰深。在人们心中,唐诗是绮丽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对其只能留下“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怅惘。能否有一种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的著作将唐诗亘古不衰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全面领略唐诗的风采?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堪当此任。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蒙古民族思想理念的集中反映。成吉思汗祭祀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成吉思汗祭祀,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崇拜长生天、崇尚大自然的心理,成为蒙古民族重视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成吉思汗祭祀,是体现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文化现象,共同的心理素质,使蒙古族树立了崇尚大自然的观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包括崇拜长生天、崇拜神灵、崇拜大自然等,对蒙古民族共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使蒙古民族树立崇尚天地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受成吉思汗祭祀的影响,蒙古族树立了开放、包容、奋进的精神,创造了具有浓郁特点的和谐文化,这种自然形成的和谐文化,必然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关系方面,即树立崇尚大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蒙古族受这一理念的影响,形成保护大自然的共同心理。成吉思汗祭祀,由诸多祭奠仪式组成。这些仪式中贯穿了蒙古民族崇尚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中的春、夏、秋季大典,都向苍天大地、山水神灵祭洒鲜奶,祝福草原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状况,对生态文明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它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通常意义上大多数人理解并广泛使用的生态文明含义,也是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初级状态。在推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现在努力建设的也是这个层次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德本论”及其现实意义谢洪恩,段培基我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誉为"礼义之邦",不同时代的古人,从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出了许多优秀的伦理思想,创造出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财富。本文仅就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德本论"谈谈我们的看法。一所谓"德本论"...  相似文献   

14.
戎昱是中唐诗人,生卒年代大约在744—800年之间。戎昱一生写下了100多篇诗文,其诗风继承了高适、岑参等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大多数诗作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情。戎昱也写过不少边塞诗,其中《塞下曲六首》是一组描写边地征战的诗,《塞下曲》(其四)为: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时代,科技与理性一统天下。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自从撕破了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对大地母亲进行了严酷的剥夺与抢劫,导致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甚至枯竭,地球生态惨遭破坏,大地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这也是一个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的时代,男性自以为是一个完美的、客观化了的神圣群体,却将女性看作是“他者”,  相似文献   

16.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享誉世界文坛。《哥萨克》是托尔斯泰早期的一部自传体小说。24岁的托尔斯泰,为了摆脱彼得堡的空虚生活而来到高加索捷列克河上一个哥萨克村庄,和哥萨克老人耶罗施卡、青年鲁卡沙一起生活一起打猎,醉心于大自然纯朴的生活,默默地热恋着年轻的哥萨克姑娘,在这样的背景下,激发了创作《哥萨克》的热情,历经十余年精心构筑了一个流光溢彩、诗意盎然的艺术世界。在作品中,作家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批判了都市文明对人类精神生态的浸染,鞭挞了战争对社会生态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渊源于尧舜禹至殷周时期的养民、顺民思想。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轻徭薄赋,尚仁亲民,养民以惠;节用爱人,体恤民力和民情;均贫富,制恒产,保民生。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为统治阶级达到天下大治和实现王道服务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我国当今民生政策的思想基础之一,当今的民生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光阴     
言子 《大理文化》2014,(11):41-46
1、野外 在野外的日子,其实是寂寞的。 风景虽然好,天天置身于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也觉得乏味。我那时太年轻太肤浅,不懂得大自然的诸多妙处,也还没真正进入到喜爱大自然的境界。我在那个年龄和其他年青人一样,向往城市,喜欢热闹。就在那样一个寂寞的山野之地,我却没有谈恋爱。谈恋爱的只有一个人,余大姐,工农兵大学生,近三十岁,姐弟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主要都是以黑为单一样式。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61岁的画家于志学,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别开生面,创立了以白为主、以白为实的新画种──冰雪山水画。他因此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专家证书,他的名字也将被载入中国美术的史册。在于志学的画笔下,晴朗无风的天空,挂雪的树叉间悄然翩飞的麻雀,大自然精心融成的冰柱,雪地坠下欢快的水珠,这样的作品前无古人,是一种淡灰色和蓝白色织成的交响乐,表达了大自然的创造力,揭示了艺术家诗人般的灵感。1935年冬天,于志学出生在松嫩平原一个农民家里…  相似文献   

20.
花建 《文化市场》2002,(5):24-25
世界上许多著名都市都有艺术社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有安全方便的人居环境,又便于多领域的艺术家近距离切磋交流:既为艺术工作者贴近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又有一套适应城市生活的服务系统:既是平民化的生活空间。又传承和丰富了城市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