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网络不确定性背景下的青少年网络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学校网络伦理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英特网的诞生地,其英特网的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国应该重视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制定和完善确实可行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教师的网络伦理素质,加强网络伦理课程化建设和网络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健康人格的负面影响及过度迷恋网络易导致“因特网综合症”等现象,提出了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网络伦理和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树立积极、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别不良信息与合理利用网络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健康人格的负面影响及过度迷恋网络易导致“因特网综合症”等现象,提出了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网络伦理和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树立积极、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剐不良信息与合理利用网络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物理环境,其根本特点是主观性。而青少年是处于伦理道德化时期的个体,其社会化的过程遭遇了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环境,从而使青少年处在了现实伦理与虚拟伦理的复杂环境中。因此,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而在于怎样使青少年顺利地从虚拟伦理向现实伦理的道德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官 《教育与职业》2006,(32):182-183
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网络固有特性与青少年介性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青少年自身加强自我防范,学校为青少年营造宽松成才环境,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社会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等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个体因素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为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案件的主力军。堵塞网络漏洞,完善法制,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健全青少年网络人格,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今青少年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促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网络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报道,我国网民数量增至870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和“网络犯罪”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负面影响还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地冲击。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正在开辟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不仅是一种新技术媒介,而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又给现有的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构建新的网络伦理规范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确立一系列基本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建立起适应网络伦理关系要求的新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技术是网络伦理产生的基础;依托网络空间的虚拟实在,其交往特征是想象;对现实中网络伦理问题的现象和本质层面的分析,是网络伦理建构的依据;从元伦理的角度看,网络伦理建构的前提应是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网络伦理问题表现在对人们的道德、民族文化、国家政治、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有关,也与网络行业主体的道德意识的淡漠作用有关。因此应主要从技术监控、法律制约、道德规范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秩序,其中以道德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技术伦理渗透教育,是网络时代培养具有道德自律意识网民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分析网络技术应用申存在的伦理问题入手,重点探讨了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实验实习环节以及专业考核中的技术伦理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银端 《教学与研究》2004,11(11):34-38
当今的网络伦理问题已日益突出,网络伦理的建构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伦理问题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梳理了其对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影响,并从技术、社会和心理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人格丧失、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要大力创新,培养网络道德主体,同时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在面临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容应对,大力发展和利用网络技术,在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和增强影响力上下工夫,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强化管理功能,着力构建新形势下的高校网上德育系统,开辟高校德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积极效应、消极效应、网络环境下青年社会化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少年作为和谐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身心发展是否和谐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正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分析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引导对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学是一种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相连的新型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具有生命性、社会性、教育性、交往性,决定了网络教学有自身的教学伦理,网络教学伦理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网络教学伦理应该在网络教学伦理理论建设、网络教学过程优化、网络人际关系改善和网络教学环境设计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