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7,(2):94-94
《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唐卡创拍卖新纪录;禹州“国宝”级瓷窑量居中国首位;海外回流物又现拍卖行;毕加索、莱热的即将开拍;  相似文献   

2.
收藏·拍卖     
《中外文化交流》2006,(10):76-77
2006年春季内地拍卖市场之七最;蒙克名画《呐喊》和《圣母》失而复得;北京拍卖回流物 宋汝窑瓷瓶1870万。  相似文献   

3.
裤,究竟形成于何时?史家至今其说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史前期俄罗斯人冬天穿的皮裤;也有人说,分开两条腿的裤子,曾是古波斯人的发明;还有人从出土物中,发现亚美尼亚人也曾穿有与上衣分开的裤子。而我国史书记载,公元前1066年的商代,已有了裤子的雏形,这从河南安阳磨盘村出土的物中得到证实。纵观历史,服饰的演化、进展,以裤子最为迟缓。  相似文献   

4.
周士琦 《寻根》2002,(3):62-64
眼镜在今天已成为十分普通的物件了,人们戴眼镜或为了视物清楚,如近视镜、老花镜之类;或为了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及太阳、大海、雪地等强烈的炫光的伤害,如墨镜、偏光镜、电焊镜之类;或仅仅为了装饰,如平光镜之类。  相似文献   

5.
茶,本就是一种饮品;但茶的文化远非一个“饮”字了得。这就像破五的饺子、正月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不只是吃,里面涵盖了许多念想。念想越深厚,其物本身的价值便随之升华。于是,又引发更多耐人寻味的思考,使物更有滋味,更有嚼头,这就是文化创意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6.
老庄的人性论是什么?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人性自然论。由于老庄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省去中间环节导出“人法自然”,所以该说法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不过笔者认为人性自然论的说法尚未抓住老庄人性论的实质。老庄的人性论其实是一种地道的性善论。《老子》、《庄子》对人性的论述是随处可见的,本文就立足这两部书,为我的新观点作简要的论证。一、何谓人“性”?《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  相似文献   

7.
座落在峨眉山麓报国寺凤凰湖畔的峨眉山博物馆珍藏了许多佛教物,其中有一批藏传佛教遣像,如清代的宗喀巴大师像,通高7.5厘米,肩宽5.2厘米;清代的绿度母像,通高14.7厘米,肩宽10.3厘米;清代的喇嘛塔,通高53厘米,座宽15.5厘米,等等。这些造像来源于峨眉山各个寺庙,它作为实物见证,足以说明峨眉山与藏传佛教之间有着相互交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8.
亦古亦今,亦奇亦平;亦真亦幻,亦形亦神;清新而不繁琐,雅致而不妖艳。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保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观其陶艺作品,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有乘物游心的淡泊情怀,有扑面而来的水乡之风,有神定气闲的怀古幽思。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逐时尚潮流,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天资聪颖的董伟努力探寻艺术的真谛,在五色乱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亦古亦今,亦奇亦平;亦真亦幻,亦形亦神;清新而不繁琐,雅致而不妖艳。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始终保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观其陶艺作品,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有乘物游心的淡泊情怀,有扑面而来的水乡之风,有神定气闲的怀古幽思。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逐时尚潮流,点点滴滴,踏踏实实,天资聪颖的董伟努力探寻艺术的真谛,在五色乱目、  相似文献   

10.
闲话西夏陵     
牛达生 《寻根》2003,(5):30-38
西夏陵是埋葬西夏历代帝王的地方,坐落在银川西郊贺兰山山脚下。近年来,西夏陵的形象,在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您也许对它并不陌生;但您可能不会想到,它的规模之大,与北京明十三陵大体相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大中有物,大中有奇,它有许多与其他帝王陵墓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彝族镇物     
彝族镇物李世康镇物,又都“镇物”、“辟邪物”、“厌胜物”。陶思炎先生在《中国镇物文化略论》一文中,考察分析了中国镇物文化的历史演变、分类、功能以及镇物与民族文化心态、巫术、神话之关系,指出:“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这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田各种实际的灾...  相似文献   

12.
宁夏民间刺绣艺术的表现题材和刺绣手法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扩豪放,又有黄河水乡的清秀细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品。宁夏民间刺绣应用十分广泛,服饰品、生活用品,无不绣以各种不同的图案、花草和装饰物。妇女们用的盖头、围裙、鞋垫、花鞋;男人们用的耳套、坎肩;小孩用的花帽、枕头、肚兜;生活用品中的钟套、壶套以及褥面、门帘、控物,甚至连日常用的钱包、信袋、针扎都要绣上各种各样如意的图案。根据统计,山区八县的农村中,有半数的妇女都会描叶绣花,有的竟终生从艺,把大半辈子的心血倾注于这项手工艺术制作中。她…  相似文献   

13.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张云飞一生态道德是生态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规范和评价人类生态行为的准则体系。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下引文只注篇名)这里的"爱物"略约相当...  相似文献   

14.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母体李正宇从古到令,我国写字用的笔大致分为两类:硬笔和毛笔。硬笔是用木、竹、骨、角、金、石之类硬物,削磨成笔尖写字的笔;毛笔是用毛发、纤维之类软物,制做成笔头,用以蘸墨书写的笔。因此我国就出现了两种书法,即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我国...  相似文献   

15.
高水然 《寻根》2000,(4):104-106
河南淇县有一通扯淡碑,远近闻名。这块高不过2米,宽不过1米,厚约0.3米的石块,认真说不能叫碑,叫碣比较合适。因为其顶端是半圆形的。清潘霄昂《金石例》中说:五品以上官员死后,其墓前可以用碑作纪念物;五品以下官员的墓前只能用碣作纪念物。扯淡碑,无非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反动道学对人们的思想统治 ,明代统治者 ,把宋代以来的理学家对四书的注解汇编成一部《四书大全》。王夫之的《读四书大全说》(以下简称“读大全说”)是对此汇编中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 ,并阐述他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的一部著作。王夫之在《尧典》一文中说 :“天之风霆雨露亦物也 ,地之山陵原隰亦物也 ,则其为阴阳为柔刚者皆物也。物之飞潜动植亦物也 ,天之厚生利用亦物也 ,则其为得失为善恶者皆物也。凡民之父子兄弟亦物也 ,统圣之嘉言懿行亦物也 ,则其为仁义礼乐皆物也”。我国王夫之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大都把自然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祥物略说     
陶思炎 《寻根》2000,(1):69-73
祥物,又称“吉物”、“吉祥物”,系由原始崇拜物、巫具、宗教法具等而衍生出的福善、嘉瑞的象征物品,它借取自然物、人工物及其他化形态,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原始逻辑,在礼俗应用中表达着明确而强烈的祈福禳凶的功利追求。  相似文献   

18.
江南镇物文化蒋明波镇物是一种有形的器物,它用来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由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各种虚妄的神怪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困惑和恐惧。在中国,镇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下面就江南的几种镇物文化现象略作介绍。一、江南建筑与镇物文化从江南...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人习称外国为“蕃”(或“番”),《周礼·秋官·大行人》称:“九州之外,谓之善国”。故凡属与外国相关的人、事、物亦多冠之以“善”。古城泉州就是一个诸“善”答革之地,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宋元时代,泉州港外贸繁荣,“善商踵至”、“善舶鳞集”。“著货”山积;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亦十分活跃,“善教”人士纷纷来泉传教,“建“善寺”,把“着佛”,众多的“著客”侨寓泉州,形成“著坊”、“善人巷”;他们还在泉州建“善学”,传“著文”,播“曹俗”;有些长期侨居泉州的“善客”还与泉人通婚,生下混血儿,称…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的物艺术品浩如烟海,要鉴定真伪,准确断代,评定价值,绝非易事,物艺术品鉴定至今仍属一门甚不完善且长期无重大进展的学科,也是困扰物艺术品市场的主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