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社会给他们的荣誉、利益、地位、掌声越来越多,而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成果但尚未成名的“潜人才”却很少有人问津。于是,面对发展太慢、贫困落后等问题,绝大多数人感叹:“人才太少了!”  相似文献   

2.
孙斐 《内江科技》2005,(6):32-33
针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弱势”心态,提出“成功心理”教育的观点,从心理上率先扭转颓势,使职业教育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行为修正和激励理论,所谓强化,是通过增加某种激励和有机体的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或使某种行为消失的过程.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是一个长期而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它对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行为的一种强化作用是其存在的社会原因,而人性需求、对权威的信赖和权威论证则是其存在的逻辑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成功体育”教育产生的背景“成功体育”起源于“成功教育”,是在深化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艰难路程上,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方寻找后才发现的一个路标。我国学校体育过去那种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比较重视有形的显在价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这一无形的潜在意义。其结果,往往是当我们一心一意、认认真真教会学生某些有形的技术、技能时,他们却流露出强烈的不  相似文献   

5.
王登春 《科教文汇》2008,(33):59-59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心理”是成功的动力源。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成功的心理。针对职业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弱势”心态,提出“成功心理”教育的观点,从心理上率先扭转错误的认知方式和思维定势。使职业教育走向成功,成为走向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听君一席话”之后,会怎么样?——没准它会让你在人生创新立业道路上一下子找到“北斗星”……伊索:从奴隶到寓言大师伊索生来命运多舛,父亲母亲皆为他人的奴隶,这样,就注定了小伊索一生也难逃为奴厄运。更兼小伊索其貌不扬,背佝身残。种种条件,让人对小伊索的未来大摇其头。可小伊索却很爱看书、思索。一次,他看了本《猫狗相骂》的书,颇为诧异:“猫和狗皆是不能说话的动物,怎么能互相谩骂呢?”他百思不解,遂跑去问一位长者。长者告诉他——“这叫寓言,是借用动物来编成哲理故事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智者笔下的作品……”小伊索听后,开始思索…  相似文献   

8.
"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荣 《内江科技》2006,27(9):53-54
本文从“马太效应”的出处,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就如何正确对待“马太效应”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一词被广泛使用,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界定、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与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转型研究,得出总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总论现代化理论,应属于社会发展综合理论。“K02和X22”作为总论“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归属类目,已缺乏科学性。建议社会学下的“[C911]社会发展与变迁”不应该是K02的交替类目,而应该作为一个正式类目起用,便于集中社会发展理论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企业R&D补贴研究大多关注补贴对企业R&D活动的效果评估,对R&D补贴的分配问题研究较为不足。现实中R&D补贴分配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曾经获得补贴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后续补贴,以前未能获得补贴的企业未来也较难获得补贴。本文分析了马太效应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形成马太效应的五大根源:竞争择优机制、学习积累效应、纯粹声誉优势、利益集团捕获及审计反腐效应,并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其分为“良性的马太效应”和“恶性的马太效应”。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法考察了企业R&D补贴分配中的持续效应,证实了企业R&D补贴分配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通过Probit模型分析了造成马太效应的关键变量,发现企业经济指标、R&D指标对企业持续获得补贴存在显著正影响,说明我国企业R&D补贴存在的马太效应为良性马太效应;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考察了马太效应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发现马太效应对企业R&D投入、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