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运动队伍的长远建设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意义重大。以制约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因素分析为视角,从文化素质、心理调适、就业观念、政府扶持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从三个方面对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导致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的不完善、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运动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从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和产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原因出发,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现有体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运动员退役归宿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妥当会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到体育人才的供给与培养。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在分析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严红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68-469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给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带来很大影响,职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也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学与训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从事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人.通过对职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为研究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资本的获得及资本性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就业问题是关乎运动员退役后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困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备受政府、社会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各方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式和途径。运用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必要性入手,在系统分析运动员再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就再就业所需资本、资本获得及资本的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再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的原因、体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对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围绕这个问题在分析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运动员就业安置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社会力量的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爱以及运动员自身努力共同完成,而运动员自身努力是退役再就业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运动员在役期间能抓紧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退役后再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途径主要是政策性安置;进入普通高校;自谋职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在役运动员再就业准备的重视程度,加强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供再就业指导和帮助,拓宽就业安置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成为体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从社会背景对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了运动员再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得出了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应对策。在坚持政策安置的基础上,鼓励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通过组织推荐、考试等形式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推进职业技能的培训,大力提倡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10.
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现状及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具有庞大的体育运动员队伍,退役运动员也在逐年增多。由于社会总体再就业难度的增加,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上,应采取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深造,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建立政策性与补偿性相结合的安置体系;积极为运动员创造条件,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等。  相似文献   

11.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关系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退役运动员目前的就业途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就业困难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希望为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研究邱云*张亮1引言退役和再就业,无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对运动队,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退役运动员的安置,事关运动员的切身利益,不仅影响着在训运动员的思想稳定,甚至影响到选招运动员工作。自199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及数理统计法,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我国退役精英运动员的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退役精英运动员在体育行业内实现再就业的比例较高且职业地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者最多;男性获得的职业地位优于女性;来自城市家庭者再就业状况总体优于来自农村家庭者;具有较高社会阶层背景者的职业地位优于较低社会阶层背景者;运动成绩较为突出者职业地位相对优越,但在同档次运动成绩获得者中,再就业的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者的职业地位优于较低者;不同项目退役精英运动员再就业的职业地位差异较大;伤病、残疾、较低的文化程度是导致退役精英运动员流入社会底层的主要因素,现行体制是造成再就业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退役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加之社会变革和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就业竞争中陷入困境。研究认为:应改变以往只注重运动成绩的"单一发展观",要确立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运动员培养的观念,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的改革;结合运动员自身情况,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实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种健全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是今后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刘宇明 《精武》2012,(17):67-68,81
退役运对员的再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39名退役手球运动量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本身所具有的条件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等因素,阻碍和局限了他们就业的方向和范围;文化程度偏低和专业冷门、无其他专业技能等是退役手球运动受在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制定相应的安置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期望理论为基础,从竞技运动员退役前职业教育自我期望为研究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收集调研了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收集了关于青海省竞技运动员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和职业教育的教育期望情况,对青海省就业市场现状及前景、现役运动员及退役再就业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本省专业运动员的基本文化水平及再就业职业教育需求,了解本省专业运动员退役再就业所需关键技能及能力,开展符合和适合青海高原运动员的再就业职业教育,进而推动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88名青海省省体工一二大队现役竞技运动员进行调研,根据青海省就业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不同项目运动员专项特点及个人职业规划,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为探讨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员再就业职业教育体系及职业培训手段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全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出其影响因素:应从改善运动员自身退役后的从业就学条件和加强对运动员祖国培养意识、普通公民意识等内环境,以及完善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有关政策,加强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等外环境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退役安置工作.结合重庆市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对策的研究,旨在为重庆市退役运动员转型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一级以上(含一级)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现状和困难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为就业上学打好基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退役运动员的择业观念、完善体育保险、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等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山东省竞技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再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问题在于,繁琐的运动队事务管理造成再就业服务工作不细致,缺乏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导致运动员再就业态度过于保守,缺乏可持续的退役保险制度等.建议与时俱进构建科学化的再就业服务政策体系,提高重视程度形成合理的再就业服务机制,结合武...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退役后难以再就业对运动队,运动员和社会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难以再就业的主要是基本素质差、总体人数多、运动成绩一般、无特殊专长的专业运动员,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鼓励自主择业、完善就业培训和退役保障制度、实施“体教结合”等对策为运动员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再次找到人生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