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是造成喜剧性的重要因素。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喜剧性。这些语言既源于生活.又经过了作者曹雪芹的精心提炼,密切配合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节发展,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李渔不但在戏曲中令人发笑的科诨来构建他的戏曲中的喜剧性情境,而且把科诨引入小说之中,在小说中插科打诨,形成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性品味。李渔小说的叙述语言大量运用科诨,具有笑话体的特色;善于抓住人物滑稽性的动作和语言,塑造喜剧性人物;熟练运用谐音、谚语、熟语,善于创造富有个性特色的科诨语言;科诨富有机趣、理趣和雅趣。  相似文献   

3.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并肩的文学大师。她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状元人物,是作家中的作家之一。《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鼎盛时期的作品。它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对话性、对位性和未完成性三个方面。《海浪》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其叙述上的复调特征、结构布局在宏观上的对位和内涵上的未完成性。这三个方面的复调特征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张力,显示出创新性、先锋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孙犁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格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的小说主要以特定的家乡生活为题材,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从女性人格美的内容、形式及写作手法方面,对孙犁的小说创作进行探讨与研究,说明女性人格美的挖掘与赞颂对孙犁小说创作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作家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很多有价值的光彩的人物形象;其次,体现了孙犁小说的创作理想:妇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第三,反映了作家对美的崇高境界的追求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孜孜不倦的。  相似文献   

6.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7.
欣赏理解小说,一是要抓住人物主角;二是要抓住题目。作家创作小说,取题是提纲挈领的重要步骤。从题目中可以概要地了解到作家关于整部小说的题材范围、主体情节、核心人物和创作宗旨的构思方向和主导趋势。上篇已介绍了哲理性题目、警醒性题目,下面再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与唐传奇比较,具有语言浅显通俗、内容常中出奇、人物市井小民的美学特征。语言浅显通俗,主要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这与话本的表演性、受众的市民化、作者的平民化密切相关;内容常中出奇,旨在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且多用“巧合法”编撰故事,这与市民受众的审美趣味及故事题材的来源不无关系;人物市井小民突破描写历史英雄的传统套路,使小说摆脱了记史的束缚,提高了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话本小说以其俗、奇、新的美学特征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宝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小说文本中话语场景的独特设置是生成作家创作特色的重要途径。巴金在小说中对叙述语、对话和独语等三种话语场景进行了精心设置,三种话语场景在推进叙事、刻画人物、情感感染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巴金的小说因此建构出独特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运作是作家的基本活动方式,而母语塑造了作家的符号形象、表达方式等。作家的母语意识别从语缘性、保有性和创化性这三个方面显示出来,并使语言活动成了其最直接的创造活动。母语总是在滋养和成全着自己的作家,而作家又总是用自己的语言活动丰富和表现母语,乃至形成新的式样。  相似文献   

11.
人物对话,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自白和相互问的讲话。郭沫若同志曾说过:“小说注重描写,我感觉它和绘画的性质相近。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叙述是作家自己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地采用客观的口语。”由此可见,郭老是把对话与小说中的描写互相并列的。人物对话,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描摹人物语气情态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离开朗读的中介,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课文和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对其作品也进行各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菲利普·罗斯的《再见了,哥伦布》、《波特诺的诉怨》、《鬼作家》和《人性的污点》四部小说,分析他小说中人物犹太性的变迁.也论述了罗斯从一个热切为犹太人呐喊的犹太作家最终成长为一个关注美国社会闷题的美国作家。  相似文献   

13.
小说创作中的空间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空间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坚实大地。在传统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场景和环境,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环境的选择和对场景的集中;在现代小说中,小说空间显现为心理的重叠和对场景环境的超级想象,作家在运用小说空间时多表现为对历史空间、眼前空间、未来空间的重叠并与人物心理情绪相融合。传统小说空间是人物生存的重要依据,现代小说空间则是人物心理和想象生成、生存、发展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的人物形形色色,但却同样具有病态性,这种病态性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鲁迅本人的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感受;二、虚构的人物外在表现的病态性;三、深刻的人物国民性的病态性的揭示及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重要的青年革命作家。他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在凸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品的人物语言在描写刻画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二是人物语言具有浓郁的益阳方言韵味。  相似文献   

16.
熊观音 《海外英语》2023,(5):210-213
胡赛尼在《群山回唱》中以“平等”的视角赋予人物独立的主体地位,让人物尽情展现其独特的声音和思想意识,形成主体意识的众生合唱,从而折射出世界的复杂性、多元性和模糊性。此外,小说在结构上和语言上也呈现出对话性特征。基于此,文章运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从主体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三个不同面分析小说的复调性特征,探讨胡赛尼“复调”的世界观,并揭示小说所蕴含的多重思想意识、多元价值观、人文关怀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的是戏曲的叙述视角问题,它以人物出场白、人物心理、鬼神人物的叙述、人物的上下场诗和剧目的总题诗四种形态进行代言性全知叙述。而在中国古典小说向戏曲嬗变的过程中,存在由小说的多元性叙述视角向戏曲的代言性全知视角转变现象。戏曲具有一个人物、多个人物叙述里、高于整个人物世界和故事世界的全知叙述视角,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实质是由小说叙述视角的多元性,转化为戏曲代言全知叙述视角的多层次性,本质由小说主要是供阅读的语言艺术与戏曲是舞台表演综合艺术决定。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对文学语言有着独到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语言做为文学的本体,二是强调作家以“修辞立其诚”为起点的个性特征,三是主张小说语言必须贴近人物,四是重视作家的语言修炼。  相似文献   

19.
文论一则     
莫言在《文艺研究》二OO四年第四期发表题为《文学个性化刍议》的文章 ,指出文学创作、作家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作家的语言 ,或者说小说的语言 ,是个性化作家或者是个性化作品的最显著的标志。作家追求个性化的努力 ,可以使一个成熟作家的语言、文体发生变化。二是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经典作品中 ,大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其实就是典型人物。能够成为典型人物的个性 ,应该是有价值的个性。这需要一个作家能把别人的生活借助于强大的想象力同化为自己生活的能力 ,创造出有个性的人物。三是作品氛围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它的审美性,“作家永远是真善美的卫道士”①.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写得新颖别致、真切感人,给读者以众多的美的享受;不管是作品的人物,还是作品的语言,或者作品的结构,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挖掘、表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驿路梨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心灵.人物的心灵美是这篇小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