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他不仅倡导知行一致、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而且提出了理性、科学的道德教育观。他注重合乎人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特别强调个体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重新思考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建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独特、鲜活有差异性的生命个体,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探索基于个体的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以促进适应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为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要遵循...  相似文献   

3.
运用陶冶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道德教育中知与行的统一,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陶冶教育具有心理保健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情绪调节功能、行为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责任教育是全球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明确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意义,分析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与高校责任观教育体系的不足,深化高校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赫尔巴特把教育目的分为必要性目的和可能性目的,前者是作为他的教育理想,后者是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本文就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及其特点作了阐述,并就其对中国道德教育带来的启示作了有益探讨,以期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究教育本质是建构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重需要,作者在对教育本质研究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教育活动的延展性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本质和人的本质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的提出在研究路径和教育观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把教育本质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重结构论教育本质观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深刻性、辩证性、生成性、包容性、导向性等特点,在方法启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威反思了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教育课的效果提出了质疑。他的教育理论深刻影响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给美国的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教育领域引起了重要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论述,总结出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从中得出一些能够改进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知识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建构"基础上的,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理论,对世界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提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