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在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乏这样的大工程。每当一项宏伟的工程竣工之际,记者、作家、美术家、作曲家常常激动地拿起自己的笔,新闻评论工作者也不例外。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怎样才能反映好这样的大工程呢?195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为庆祝  相似文献   

2.
suri 《报林求索》2012,(9):153-153
<正>在显微镜下,沙粒像珠宝般璀璨斑斓,蝴蝶的鳞片像花瓣一样绽放,就连厨房里的油盐酱醋也都造型独特,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精彩瞬间?怎样开始你的显微摄影之旅?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它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通过它,我们第一次在微观的世界里,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它们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形态,在惊叹的同时我们却也苦恼,如何才能留着这些精彩的瞬间?  相似文献   

3.
档案编研工作,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近年来,档案工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各地档案编研人员都有切身的体会.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也深有体会,那就是:档案编研工作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在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乏这样的大工程。每当一项宏伟的工程竣工之际,记者、作家、美术家、作曲家常常激动地拿起自己的笔,新闻评论工作者也不例外。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怎样才能反映好这样的大工程呢?195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为庆祝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发表的社论《伟大的理想实现了》,可以给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三年以后,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如早晨的太阳喷薄欲出"。完全有理由说,生活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参与并见证这个时代发展的人们更是幸福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从世界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看电视?为什么人们都要求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电视新闻?我们的电视新闻怎样更好地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服务?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都应该包含着对于人们心理机制的探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人们的生存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的需要,这种精神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求知欲。人们总想去了解自己所不懂得的问题,去知道自己所不知  相似文献   

7.
于隽 《现代传播》2014,(4):157-158
全媒体时代,不仅信息传递呈现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的特征,而且信息传播的平台和通道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全媒体时代在丰富着人们媒体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受众对于某种传播介质的依赖。以致某些新媒体的领军人物也不禁扼腕感叹:"在这个时代,做伟大的人内心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他随时随地会被新的伟大者所颠覆。"①在此局面下,作为以往传媒界龙头老大的电视遭遇了前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阿多尔诺曾经一再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奥斯维辛之后,我们应该怎么生活?二战期间,全世界犹太人的沉重苦难让整个欧洲都在重新思考: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奥斯维辛的悲剧重演?当联合国通过以色列建国决议的时候,固然有对犹太人困难的深切同情,也有对无法避免这一人类历史上巨大悲剧的深深歉疚.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2,(1):109
【编者按】什么才能造就中国传媒界的典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苹果的伟大之处。乔布斯造就了伟大的苹果,让全世界的苹果粉丝为之疯狂。同时乔布斯也堪称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营销者,他有足够的胆量相信,  相似文献   

10.
派驻记者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他们心里有啥想法?出现了一些什么新情况?怎样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新闻界需要重视进行研究探讨的新课题之一。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谈论得不多。我在这里谈些探讨性浅见,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1.
"慢"许多时候可以战胜"快"这是一个信息奔涌与新闻力量都超越其它任何时候的时代,但也是新闻生产非常容易浮躁、跟风、迷失、追逐泡沫的时代.我经常自问的是,《南方周末》的报道与写作,能在热点消褪后还被人所记亿与称道吗?能真正为记录、解释这个时代提供有分量的东西吗?能把"易碎品"做成经得起时间与思想考验的东西吗?能留下与这个时代交相呼应的新闻作品吗?  相似文献   

12.
宋万林 《青年记者》2012,(24):54-55
常有年轻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问我做新闻①之道:怎样才能把新闻做好?怎样才能成为优秀记者?怎样才能发现、抓到好新闻?怎样才能使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也有当了多年记者的"老记"们对上述问题仍感困惑,不知道如何做新闻。我也常常这样回答: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哲学中的辩证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至乐     
现今的多媒体时代大多数人是不读书的,这儿说的书仅限于文学作品,而在那些以读书为"专业"的领域又是什么情况呢?哈罗德·布鲁姆在其《西方正典》中这样描述道:在现今世界上的大学里,文学教学已经被政治化了,我们不再有大学,只有政治正确的庙堂,文学研究如今已经被"文化批评"所取代……这正是当下"专业"的文学研究和大学教学领域里实际境况,这儿的文学阅读已经成为形形色色的理论实验、兜售和角逐的场所,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品牌在这儿争夺市场,文学阅读的疆域获得空前的扩张,但是当一个事物被扩展到无所不包的时候就恰恰什么都不是,在这个理论泛滥的时代唯独缺席的是真正的文学阅读。布鲁姆对经典的捍卫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新书《微博力》中写道:"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①这样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适用。如何通过微博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在微博营销中打一场胜仗,很多企业都在探索。  相似文献   

15.
粗鄙时代     
高雅与粗鄙,面对选择,人们的指向或是同一方向,反省自我;大家的行为或是另一方向。被时代熏习过的人,都难逃粗鄙化的命运。当人人都粗鄙化的时候,这个社会与这个时代就难以找到真正值得留下的东西。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著文写道:"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吗?当下的中国人真的很粗鄙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的渴求更加迫切,这就向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也更新了新闻原来的概念:"新闻的涵义不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了,而是延伸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时效成为了新闻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即时的新闻"呢?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现场直播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可靠的方式。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一般来说是很硬性的,因为事件是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似乎容不得你过多地控  相似文献   

17.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历来被视之为档案工作者的美德。无私奉献是人类高尚思想境界的标志,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这是无可指责的。“默默无闻”则值得商榷。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在人生舞台上理直气壮地表现自己、推销自己,唱出一台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大戏。否则,岂不辜负了这一美好的人生?档案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大有作为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记录就保存在我们档案工作者手中。我们为何要“默默无闻”?如果我们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难道别人还看得起我们吗?过于谦虚是对自身才…  相似文献   

18.
刘梦莹 《今传媒》2020,29(3):57-59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传播,都离不开"符号学"这个介质。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演化的历史,每一种实用物或者有实用目的的行为都有可能携带意义而成为符号的载体。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符号--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契合紧密且承载着诸多价值和意义的载体被更加广泛地使用和传播。文化和商业的传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邵林 《传媒观察》2014,(6):16-18
正技术进步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媒体和社会文化变革的伟大力量。从社会宏观层面看,基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将社会带进了"微时代":微观点、微调查、微课题,微生活、微整形、微电影,当然还有势不可挡的微信、微博……一个个姓"微"的词汇把我们带进"微时代"。微时代是什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高","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来,我们经常被人问道:“你幸不幸福?”或者我们更多地会扪心自问:“我自己真的幸福吗?”——在这个时代,幸福是如此被我们所需要,“幸福”这个词也经常会被如此突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不够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