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既 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真实地反映人民的呼声,实行人民的监督权利。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新闻与法律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闻手段进行批评,是人类言论自由权利中一项重要权利,为了使新闻更好地发挥针砭时弊的作用,许多国家或地区从法律,政策上对新闻批评给予鼓励和保障,这些鼓励和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确认批评是公民的权利,是新闻的基本职能。如1919年苏共八大决议指出:“党的和苏维埃的报刊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揭发各种负责人员和机关的犯法行为,指出苏维埃组织和党的组织的错误和缺  相似文献   

3.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传媒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的批评、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不具备司法监督所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它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一种最具威慑力的监督:它不像人大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那样特定化、具体化,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和民主监督一样,是一种软监督,但其效果胜过民主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都很重视运用的一种监督途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闻手段进行批评,是人类言论自由权利中一项重要权利,为了使新闻更好地发挥针砭时弊的作用,许多国家或地区从法律、政策上对新闻批评给予鼓励和保障,这些鼓励和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确认批评是公民的权利,是新闻的基本职能。如1919年苏共八大决议指出:“党的和苏维埃的报刊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揭发各种负责人员和机关的犯法行为,指出苏维埃组织和党的组织的错误和缺点。”1977年公布的苏联《宪法》又规定:“每一个苏联公民都有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提出改进其工作的建  相似文献   

5.
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舆论监督工作,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监督。舆论监督的要旨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根据宪法所赋予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享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通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新闻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不同于立法、司法、行政监督的地方即在于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权利和权力。尽管一些地方国家机关出台了舆论监督保护办法,对于媒体所揭露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解决.但是媒体和公民并没有依据法律要求被监督者陈述及提供有关资料等调查性权力,而且只能提出处理建议.不能做出有法律效力的处理决定。这些特点表明,舆论监督并非新闻媒体和公民的法定义务.它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知情权与新闻采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与其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知情权的落实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权等的配合,其中,新闻媒体是公众知情权的维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狂轰滥炸的野蛮暴行,充分表现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凶恶、残暴的罪恶本质,充分表现了美国实施新炮舰政策一弱肉强食,称霸全球的狼子野心。同时,血淋淋的事实也完全撕破了西方主流媒体所谓“客观、公正、真实”“新闻自由”的遮羞布。1791年,“新闻自由”被载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它规定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起码要保证人们享有的知晓新闻、传递消息、发表意见的自由。新闻自由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享受这些权利。国家不论大小…  相似文献   

9.
“人民”的概念,不应再是抽象空洞的名词,而是各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下的劳动者、千千万万创造着财富的纳税人.以及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所谓知情权,是指群众获得有关公共领域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是指公民通过媒体获得有关新闻信息的权利,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获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新闻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重大事务以及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满足人民的知情欲,尊重人民知情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菊蕾 《大观周刊》2011,(16):114-114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受人尊敬、身体健康、现世安稳。一个国家的政权必是保护人民的利器.人民才能安定团结、井然有序的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权力机关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如果公权力机关的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和补救.如果一个人连最根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公民无心生产,动摇的也是国之根本即民心。  相似文献   

12.
视野     
《视听界》1992,(2)
彭冲对人大制度宣传 6点意见据1991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讯,彭冲副委员长就进一步做好对人大制度的宣传工作提出6点意见: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宣传人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第二,要着眼于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人民牢固地树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念,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社会主义的平等观念,社会主义的自由和纪律观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本文将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舆论监督的涵义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的宪法根据在于: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人民监督国家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概念最早由美国记者肯特·库柏提出。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国家应保障公民在最大的范围内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①也就是说,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知情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还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到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以及公民个人想了解或者应当让其了解的其他信息。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普通公民只有及时了解社会上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大环境下,作为掌控政府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部门,如何确保档案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所用,充分实现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的理论基础及实现条件,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相关概念解析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属于信息权利的一种,它是公民享有的到国家档案保管部门自由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这一权利包含着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个层面。在法律制定以前,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是一种潜在的客观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公民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6.
<正>一、烈士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烈士"是我们国家授予为国家和人民而献身的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矢志奋斗,英勇牺牲,铸就了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为主要内容的烈士精神。烈士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我们党对新闻规律进一步认识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作用进一步认识的体现。应该看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电视媒体作出的及时、准确、翔实、持续性报道,已经成为国家应急救灾体系的一部分。它既是全国人民获取信息、了解灾情的主要渠道,也为中央领导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还及时制止了各种谣言,稳定了群众情绪,并凝聚了人心,引导了舆论.动员了整个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应急报道机制建设,对今后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晓燕 《大观周刊》2012,(42):65-65
正当防卫是个负刑事责任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的根据,国外刑法学界多解释为“在面临‘紧迫的不法侵害’,且没有足够的方法寻求官方保护时,国家承认个人权利的防卫权。”在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不仅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未能权益的权利,也是国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用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震慑违法犯罪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正当防卫不仅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体,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狭义概念。即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对社会生存环境的监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20.
法制新闻报道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应当具有严格的真实性。但是否只要是真实的事实,法制新闻就可以公开报道和传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知情的权利和自由,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要使公民的知情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