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下面我以《翠鸟》为例,谈一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知识、认识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多年的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我抓住小班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志胜 《学语文》2006,(5):34-34,29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学生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预留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增加学生接触语文的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我们教与学的主阵地。但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应积极开发,其他学习资源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从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师要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而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特别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主动学习,更要在情感上正确地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观。一、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不是纯粹的"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及意识都是体验,这些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体验能成为学生下一轮学习的动力,反之则成为学生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课程本身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蕴含在教材内部的情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使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教学中,我在“放”字上下功夫,精心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能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自主地发展。”而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主要是由教师的引导和调动起来的,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一年级新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语文潜能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穆秀颖 《天津教育》2005,(11):53-54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力图使学生在学习中摆脱机械的接受模式,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实践,在独立的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我发现、健康发展的良性学习机制。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对其研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要体现民主、平等、开放。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决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读书,积极领悟,并学以致用,进行知识迁移,把纸上的世界变成一个立体的、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积极地跟随时代的步伐,投身到改革的行列,开拓创新,以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也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下面是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