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创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是很重要的手段。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当下朗读教学法使用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将初中古诗词朗读教学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更多学生通过朗读,爱上古诗词,也希望进一步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教师关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充分细读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  相似文献   

3.
黄隆芳 《广西教育》2014,(29):103-103
正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把每一个句子都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让学生抄写、背诵。这样教学古诗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教学效率也不高。古诗词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吟咏诵读,让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境,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古诗词,做到立足古诗词教学的"三个层面",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一、直面语言,递进朗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无论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古诗词的意思,首  相似文献   

4.
周礼宏 《文教资料》2009,(23):72-74
朗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领略到文章的思想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要从作品的基调,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朗读者的表情等几方面去设计朗读教学,还原出文本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5.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静夜思》的朗读,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体悟文本,把握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态度、感情色彩,也就是感情基调。它是朗读一篇课文的基础。如果我们能体会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想象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古诗词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文章从情感朗读、促发学生的想象点、描摹续写、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等方面,探讨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教学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应从这一特点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的调控。一、把握情感基调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理清文章的思路,还要体会作者的情脉,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考虑如何让学生感知蕴含在文字中的作者的心声。尤其在新课开始时。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感氛围,形成与课文情调相一致的情感气氛,激起情感的波澜。可以用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美妙的童话世界,用情感的导语拉开故事的序幕,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开启孩子的心扉。为深入  相似文献   

9.
姜有荣 《语文天地》2015,(10):42-4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古诗词创设的诗情画意,导致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毫无意境,学生也就很难准确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内涵。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极为不利。如部分教师"以讲代读",忽视了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即通过朗读感知教学。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都十分丰富,各种题材均有所涉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可以从把握"文体感"入手,使学生在基于文体特征的意识上,有滋有味地朗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初识文体,把握朗读基调;捕捉关键,确立情感基调;依纲扣本,转换朗读基调。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对《凡卡》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教者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找准基调,引导朗读《凡卡》一文蕴含五种情感基调,要读好这篇课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准这五种情感基调,然后针对不同基调进行朗读。1.课文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悲伤的调子———凡卡准备写信时的担心、害怕:“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而“昏暗的神像”又给凡卡写信的环境抹上了压抑、悲伤的底色。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者应引导学生读出担心、害怕、…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始于亲。"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鼓励和引导学生挖掘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力量"和"情绪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让学生形成情感记忆,构建情感图式,进行言语内化和语感渗透,引发情感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可缺少,应予以重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有些教师教法抓不住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先介绍朗读符号,如重音加圆点,停顿画斜杠,语  相似文献   

13.
侯桂敏 《新疆教育》2013,(7):119-1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文章从朗读基调、朗读目标和朗读技巧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加强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对基于古诗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阐述,分析朗读教学的意义与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丽飞 《天津教育》2022,(11):108-110
<正>一、强化朗读,丰富认知古诗词通常简短、精悍,朗读时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但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诵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通过多次强化朗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丰富学生对诗词的认知,进而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朗读,掌握诗词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  相似文献   

1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朗读教学却存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形式单一无趣、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师缺乏对朗读的有效指导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对策。文章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了改善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者通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内在的情感等方面,提出对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慧 《教师》2011,(33):65-65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者通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内在的情感等方面,提出对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