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万历十九年南京周曰校万卷楼首先将传统经史注疏学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应用于通俗小说的刊刻,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基础上,增加广告识语和大量注释考证并分类,刊刻出版《新刊校正出像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评点史看,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评点是早期通俗小说评点由传统注疏向文学评点的过渡,对明清坊刻本通俗小说注重以评点作为有效商业手段和传播形式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古典哲学、克学、文学等文化背景中探讨《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系统的构成,分析出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导源及其美学价值的取向。最后从接受机制的角度析出《三国通俗演义》人物形象审美价值系统的三个构成层次:哲学意义层次、政治意义层次、道德意义层次。三者是同核异构的价值体系,共同构筑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美──高层社会性价值美的传统特色。为后代文艺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志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社会条件,演变过程,进而弄清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礼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隔江斗智》杂剧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孙刘结亲故事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刻画、喜剧情调三个方面都有《隔江半智》杂剧影响;《隔江半智》杂剧是《三国志平话》发展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仁义”中有“虚伪”,“雄才大略”中有“个人意气”这一矛盾性格的揭示,认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从而为今后运用多种手段分析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俗"二字最初的应用和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联系在一起,最先把"通俗"和小说联系起来,提出"通俗小说"一词的是明末的冯梦龙,最先运用"通俗小说"这一名称作为书名的著作是《京本通俗小说》。中国传统文学中确有"通俗小说"的名称,主要指其形式的通俗。中国现代文学中"通俗小说"一词直接应用的较少并且所指不尽相同,新文学家所指的"通俗文学"即新文学的大众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范伯群等人大量使用"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这一名称,但是从界定到作品的归类都有诸多欠规范、欠科学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传入韩国的最早记录是韩国三国时代。小说《三国志平话》版本在高丽时代末期已传入。此外,《三国志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至少于1522年-1560年以前。从当时的传入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早就传入到了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文版和韩文版的《三国志演义》曾几次出版过,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贯华堂第一才子书》等,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朝鲜时代《三国志演义》的翻译本有两种类型,一为翻译的坊刻本,二为翻译笔写本。《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部分翻译"、"翻案(改编)"。  相似文献   

10.
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于罗贯中的底本。从总体上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1.
废除八股取士百年以来,对于八股研究,学界普遍存在着重影响重文风,轻文体的做法。同时,对于八股文的认识也存在着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将八股文与八股气、八股文化混为一谈。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体为切入点,分析八股文文体方面的特征及成就。  相似文献   

12.
盲生刻板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良影响,一些行为不仅对于自身身体有一定伤害,而且对于其融入主流社会造成了一定阻碍.尤其在先天盲生及多重残疾盲生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更高.因此,盲生家长和教师必须重视这些行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盲生刻板行为的概念界定、出现率、产生原因、不良影响、评估和干预等几个方面,对盲生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学界普遍认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存在“定型化”和“类型化”的缺点。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无论从小说整体来看,还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都是有得有失的。曹操是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奸雄形象,作者既写了他自私、虚伪、残忍、奸诈的一面,也写了他具有雄才大略和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一面。曹操的描写虽也有败笔,但具有复杂的性格内容,就不能说是“类型化”的。刘备和诸葛亮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的缺点,但也各有其写得成功之处。主要缺点是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相似文献   

14.
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入手,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开始,分析了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及其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及其影响提出了突破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策略。最后,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呼之即出。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因此,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同明清文学各种样式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说,明清两代的诗文、小说、传奇等创作及批评,均受到了时文训练及由此而形成的“时文手眼”的影响。张竹坡在批点《金瓶梅》时,对八股文法的术语就多有借用,同时又有对八股文法理论的借鉴和移植,集中表现在〈读法》和“回评”中。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词语学习中的定势反应限制了词语意义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引导学生超越思维定势,超越概念域,超越语言词汇层面和超越客体本身,从而在广阔的社会经验领域内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语言义,言语义和文化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ly,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learning difficulties who demonstrate stereotyped behaviours, such as rocking and hand-flapping, have viewed such behaviours as undesirable, inappropriate and in need of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This perspective is influenced by notions of readying those individuals for mixed settings, educating, training or modifying them to help gain their acceptance. Intensive Interaction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working with individuals with complex difficulties that responds positively to them and their stereotyped behaviours, sometimes using these as a point of connection. Intensive Interaction sets out to enhance social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nd not to reduce stereotyped behaviours. However, findings from two studies of Intensive Interaction that show some reduction in stereotyped behaviours are reported and discussed.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way in which more inclusive thinking connects with changes in thinking about stereotyped behaviour and the individuals who engage in them.  相似文献   

18.
黄世仲享有“革命派小说大家”之誉,他的成名作历史小说《洪秀全演义》,其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合情理”为基础,以“感觉力之宏大”为宗旨,具有小说的“演事”特性,其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型叙事文本,在叙事方式上,既继承了中国典型小说“讲史”之长,也表现了“写人”的性格发展和传奇色彩,运用了多人并进的“集束式”艺术结构,其三,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虚实相间,即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写人”有两个特点:改变传统小说的“脸谱化”倾向;写出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这是与许多晚清小说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rofessional experiential characteristics or stereotyped expectations best predict teachers' ratings of raci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fferent children. Sixty-eight whit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ated 12 speakers who differed in race and dialect.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eachers' training experience teaching black students was collected as were stereotyped expectancies. Results of maximum R2 improvement techniques revealed tha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unrelated to teachers' ratings, but that stereotyped attitudes predicted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mplication for success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for future in-depth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用人日趋务实,中职“升温”,催生了大学生“回炉热”,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存高等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