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2004,(1):55-55
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心理学专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个“方子”还真管用。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员、心理学博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专家开出的“药方”竟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方子”还真管用。这是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学琴时也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成绩明…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心理学专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个“方子”还真管用。这是记者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学琴时也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  相似文献   

4.
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专家开出的“药方”竟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方子”还真管用。这是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陈学锋全面检查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近视眼好像是学生的“职业病”。近视对学习、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妨碍。下面是专家开具的护眼药方:  相似文献   

6.
在玩《医院》游戏时,由于小医生们还没有文字表达能力,不会开“药方”,故常常出现“药剂师”配药不对号的现象。如小医生诊断一名“病人”头昏需要打针,可“病人”从“药剂师”那儿拿到的却是药片。为此,时常会闹出纠纷。我就和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用绘图的方法来开“药方”,并规定了统一的画法,以便“药剂师”和“病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孩子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最好是少玩或不玩,其实,玩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好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以下好处:(1)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2)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3)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如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在传统观念中,认为“玩”会耽误“学习”,“玩”与“学”是相抵触的。我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一天就知道玩,总是不爱学习,一点进步都没有,教他儿歌他不念,让他画画他东张西望。”我阅读了…  相似文献   

8.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最近,这份“想得美”课程表在汉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奢侈品。(据《武汉晨报》报道)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1,(6):7-8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某小学四年级一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这份“想得美”的课表在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0.
眼睛     
跟楼下的一群孩子玩,我问他们一个问题:“假如路上什么东西都有,你最想捡什么?”“捡吃的”“捡玩的”“捡书”……“你呢,小伟?”我问那个沉默的小男孩。“我想捡一双眼睛。”小伟轻轻地说。我沉默了,我知道他要捡眼睛给谁。每天早上,小伟必到车站排开拥挤  相似文献   

11.
学本领     
小猴吉吉特别贪玩,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和谁玩。 一天,猴妈妈对吉吉说:“孩子,你已经不小了,该去学本领了。”吉吉眨了眨眼睛,摸着后脑勺问:“妈妈,本领是什么?好玩吗?”猴妈妈生气了:“整天就知道玩玩玩!本领嘛,就是本事,就是学问。在我们森林  相似文献   

12.
对孩子的玩,家长究竟应持何态度?我认为主要在于引导。首先,看孩子玩的性质。总体上说,孩子一出世,除了吃和睡,其他就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曾有人研究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6岁,大约要玩一万五千个小时,平均每天六七个小时。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的玩担心,而是要对孩子的玩进行教育和引导。玩有两种:一种是象征性活动的玩。象征性活动的玩,具有模仿性,如“娃娃家”、“开汽车”等。非象征性活动的玩,不具有模仿性质,如孩子们一起赛跑、打雪仗或到野外活动等。对孩子的游戏,家长应舍得放手,让孩子“玩个痛快”。因为这类玩大多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孩子在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去玩。小男孩渐渐地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  相似文献   

14.
童年小散文     
一、我和外婆 外婆在家里,从早上忙起,一直忙到晚。 外婆说:“我天天都是星期一。” 我每天一醒来,就找玩具玩。 我天天都是星期天。  相似文献   

15.
英国苏格兰地区16所小学将一种新式脑力训练引入教学:学生每天上课前需要先玩任天堂电子游戏,以提高数学成绩和课堂注意力。这种教学辅助法由教育研究机构"苏格兰教与学"负责实施,要求学生每天上午上课前玩名为"更多脑力训练"的电子游戏。这个游戏由日本任天堂公司和脑力锻炼专家川岛隆太教授开发,主要锻炼玩家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赛跑     
多多每天早晨都到公园里锻炼身体。瞧,今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多多就左手拿着风车,右手滚着铁环在公园的小路上跑步。小狗汪汪看见了说:“多多,把铁环借给我玩一下好吗?”多多说:“不行。”小狗汪汪又说:“那么你把风车借给我玩好吗?”多多说:“好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玩一玩帮助孩子消除“认生”的心理。记得第一次带孩了去玩,趁她十分开心的时候,我对她说:“我和你们老师是好朋友,她会讲很多很多故事呢!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又有这么多小朋友,我也想来这里呢!可是爸爸每天要上班,来不了。这样吧,我每天接你回来的时候,你都把有趣的事讲给我听,好不好?”我故意神秘地在女儿耳边悄  相似文献   

18.
季德胜,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蛇医世家,他研制的“季德胜蛇药片”,具有广谱、速效等特点,挽救了海内外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蛇医专家的身份享誉世界。到季德胜,季家已有六代人玩蛇,积累了许多治蛇毒的药方,但祖传的药方不能对各种蛇伤普通适用,且药效也慢。季德胜常常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普遍适用而且速效的蛇药呢?有一次,季德胜去黄山采药时,在山阴处见到一条竹叶青软绵绵挂在树上,怎么捅它也不动,树下长满了青枝绿叶开满黄绿色花朵的七叶一枝花。突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这条竹叶青是不是被七叶一枝花的气味熏晕的?”于是,他将七叶一枝…  相似文献   

19.
圆圆自上学以来就没有一天表现是好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爱和同学玩。老师批评他,他还冲着老师说:“你们这里的规矩太多了,每天都要上那么长时间的课,还有作业,幼儿园每天都是玩,在这里我受不了啦。”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倒数第一。到后来发展到每天都不肯去上学……这是一个由于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造成厌学心理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0.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进入了21世纪,在新世纪里,家长们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每天都在叫我们“学习、学习”,根本没有给我们一点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如果在双休日想跟同伴们玩一玩,聊聊天,这等于是天方夜谭。家长们总是说:“外面有什么好玩的,哪有那么多的话要聊?等你考上大学呀,随你去玩,随你们海阔天空地聊。”这时,我们的脑海里不约而同地认为:又是一个乏味的周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