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雪珏 《考试周刊》2014,(86):183-184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孩子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爱是一种信任,爱更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艺术。幼教工作者只有用爱管理班级,才能让孩子们在爱的熏陶下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陈玫 《家教世界》2013,(8):170-170
爱是信任、尊重,更是艺术。爱孩子,是每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没有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这就很明确地强调教育要从爱开始。教师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只有爱护幼儿,才能了解、接纳幼儿的一切,才能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显现在对教育过程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之中。而教师要真正关怀、接纳、尊重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要关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体味孩子每时每刻心灵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秘密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6):61-65,7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并理解孩子。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发表《童年的秘密》,呼吁教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不做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也许,这个任务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和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父母或教师,一旦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他就不得不从头开始,亲自去了解和尊重“童年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现在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长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百般迁就 ,有求必应 ,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中无他人以及“自我中心”的心理 ,就可能造成孩子凡事从“自我”出发 ,骄横、无理、任性。另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 ,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最终他们将难以被社会所接纳。因此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我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现在就简…  相似文献   

6.
自尊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向上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日本宪章明确指出:“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到尊重,应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我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损害、挫伤幼儿自尊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特殊孩子的关注不应让他感到压力,而应在宽松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最重要的是要在“接纳”的基础上促使他自然成长.这种“接纳”是尊重特殊孩子的现有能力和水平,也是尊重他作为“人的个体”的存在,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8.
《指南》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相处,建立与幼儿平等的师幼关系。并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  相似文献   

9.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10.
同一班级幼儿的年龄有差别,发展水平也不同,在语言领域的感悟总有表现超前的幼儿、发展滞后的幼儿,这时教师要有良好心态,接纳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接纳班级现状。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让我们更理解接纳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维系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绝不轻言或盲目训斥幼儿:“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差劲”等一些挫伤幼儿自尊心的简单、粗暴甚至侮辱性的语言,不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努力培养每一个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和尊严;  相似文献   

12.
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是重要的一环。在家庭教育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反映着每个家长不同的教育思想。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思想,我园就“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独立性”两个问题,对120名幼儿的家长、36名幼儿的教师以及71名大、中班幼儿进行了调查。问卷的题目全部由我们自己编写。题目内容分四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今天的孩子,就是培养明天的创造者、建设者,延续我们前无古人的事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相似文献   

14.
农村幼儿园幼儿放学的时间一般先于社办厂的下班时间,也先于农民的收工时间。从幼儿园放学至父母下班(收工)回家的这段时间,许多孩子因家中无人而回不了家,结果有的孩子独自去爬山而滚下山坡;有的孩子去池塘边玩水而险出事故。孩子放学后的安全问题使教师和家长操心。我们认为,关心孩子安全,幼儿园和家庭都有责任。我园的做法是: 一、与家长一起做好幼儿放学后的组织工作。对小班幼儿,要求家长在农闲时按规定时间来园接孩子,农忙时由中、大班幼儿随带回家;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幼儿延长在园时间。中、大班幼儿除因天雨道路泥泞难走外一般不接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幼儿,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同时,要搞好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认真负责,还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而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关键。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说一件事:有的老师在午睡值班时,支使孩子为其拿拖鞋。这似乎没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认真想一想,这已经构成了对孩子的侮辱,“给老师拿鞋”比不得帮老师发文具一类的活儿是件光荣的事,是孩子不情愿的,但又不敢“得罪”老师。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培特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的感觉是对还是错’。怎样感受和表现音乐,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把对音乐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看作幼儿的“权利”,我是首次听到。在培特老师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处处感受着他对幼儿的理解、接纳,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向家长、教师及相关长者“告状”的行为,幼儿的这种行为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具体地说,它是幼儿由于受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引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幼儿大量“告状”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往往会因教师处理不当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人的正常交往。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话每位教师都清楚;“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这话每位家长都能理解。这两句话折射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而在现实中,家长与教师之间却往往存在隔膜,甚至出现两者都认为自己在承受着不被对方尊重乃至受伤害的情况。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请老师与家长都多一分平和,怀一份感恩吧!  相似文献   

20.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案例一某幼儿画了一幅长颈鹿的图画,妈妈看了后说:“你画的一点也不像长颈鹿。”接着找来一本动物图书,让孩子照着图书上的长颈鹿画画。案例二一次几个小家庭的聚会上,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一个孩子在大人的催促下唱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