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娟 《华章》2007,(11):95-96
本文对行政处分无效、撤销和补正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包括行政处分公定力之有限性即用无效行政处分对公定力进行限制、以公民权利抵抗行政权力即公民对重大且明显瑕疵的行政处分享有合法的抵抗权、行政信赖利益保护即保护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行政程序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的冲突即既要追求程序价值又要追求实体价值.文章阐述了国外有关行政处分无效、撤销和补正的规定,为建立我国相关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补正是追究违法行政行为补救性法律责任的三种方式。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台湾和澳门地区行政程序法都确立了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补正制度。我国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行为无效制度和补正制度,对撤销制度的规定也不完善。我们应参考国外的立法经验,确立绝对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相对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限制撤销适用情形和补偿制度;规定补正的适用条件和效力。  相似文献   

3.
无效合同效力缓和的法理基础是合同效力意思自治,通过意思自治和效力治愈两个途径放宽对合同效力要件的要求。无效合同效力缓和制度的内容包括硬件补正制度、软件补正制度、效力分割制度。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合同有效推定、预防无效合同恶意抗辩。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产权逐渐成为社会财产的重心,知识产权权利的冲突日益突出,这种冲突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知识产权基本特征、经济属性等产权权利属性方面的原因;知识产权取得条件和程序的设计、撤销异议程序与无效补正制度以及争议解决程序的设计等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具有保障人权、增强教育效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诉讼进行等价值,因此我国应建立该制度。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试点经验以及社会各方面条件,我国也能够建立该制度。在制度的具体构建上,应以人本理念和社会福利说为理论基础,为制度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应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内容等方面予以选择和界定,并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建立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说明理由瑕疵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在我国立法中缺乏系统规定,现有的规定亦有悖于法理,亟待在立法上明确说明理由瑕疵与行政行为效力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瑕疵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可以通过瑕疵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规定:应该说明理由而未说明的,行政行为无效;实体上说明理由不充分或者错误,可由相对人选择撤销或者补正;程序上说明理由瑕疵,可根据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划分为可以撤销补正或者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公司设立瑕疵时,受害人可以通过公司设立无效制度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我国,却没有与此相关的救济制度,只规定了行政撤销制度。然而,行政撤销只是行政机关对瑕疵设立公司的一种惩治措施,在受害人保护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撤销制度、公司设立无效制度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利弊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公司设立瑕疵时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遏制诉讼欺诈、弥补第三人利益保障体系的漏洞和开通纠正错误判决的新渠道为立法目的,我国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在他人间的生效判决对第三人产生不利影响时,为非因自身原因而没有参加程序的第三人提供事后的程序保障,以救济错误判决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当损害。第三人撤销之诉起源于法国立法,在移植入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后必然面临着各种适用和完善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在进行制度的立法目的和理论基础分析后力图描绘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导向和制度前景,为其后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展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破产立法对偏颇性清偿例外制度规定不足,理论上,多以修正偏颇性清偿撤销制度、回应破产法多元立法目的以及域外立法借鉴等理由来论证其正当性.应当以“撤销结果无价值”作为理论基础,采取“一般+列举”的立法模式,完善我国偏颇性清偿撤销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公益诉讼     
目前.公益诉讼形式在我国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鉴于现实所需。文章试图通过对西方一些国家公益诉讼制度的解读。在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指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有其理论基础。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建构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三家,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从而使中国当代戏剧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系统运动图谱的分析,可以提出包括三个阶段的系统运动图谱。在系统运动的第一阶段形成了具有中性科学特征的、学科无涉的系统科学理论;在系统运动的第二阶段形成了学科有涉的系统科学理论;形成的二阶系统科学理论对一阶理论的反作用使得系统运动成为了一个闭合反馈回路。系统科学在系统运动中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While research on metacognition, self-regul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s quite mature,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varying methodologies and with mixed resul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assumptions of theories, models and method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se three constructs to examine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of all three. Using oft-cited theories and models of the three constructs along with highly cited studies identified in a previous review of these constructs, this paper examined facets of two popular frameworks: Cartesian-split-mechanistic tradition (CSMT) and the relational tradition specifically looking at the role of intra-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inclusiveness of categories and notions of causality in these theories, models and methods. While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contained elements of both tradition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se constructs reli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assumptions from CSMT.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clude incorporating more studies examining intra-individual change and multiple notions of causality. Future directions for practice include better contextualis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to strengthen 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人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历史语言学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围绕着语言源于进化的观点出现了三大派理论:Pinker的达尔文主义渐变论;Bickerton的语言起源两阶段论;Aitchison的"语言篝火论".这三大理论各执一词,互不相容,本文予对此三大理论进行介绍,同时说明Aitchison的进化观点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先天与后天之争形成了语言习得三派观点。生物语言学为语言习得理论提供了跨学科的全新论证角度。人类语言的生物学性主要表现大脑功能三个方面:语言的器官性、语言的模块性、语言的基因遗传性。大脑功能的这三个方面论证了生物语言学与三派语言习得理论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荣格的“原型论”和李泽厚的“积淀说”,关注的都是人类的深层心理结构,在历史意识、保守倾向和价值取向上,有异中之同;但在理论表现的外部形态上、理论的内部结构中和理论的来源依据上却有着明显的同中之异。从理论表现的静态与动态、“纯粹”与“实践”及心理与文化等层面进行探讨,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二者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代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理论及语义学中关于语义类型及言语行为理论,从三个方面对Gone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自闭症 (autism)儿童的研究已走过了近 60年的历史 ,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在这些研究中 ,三大理论模式 ,即“认知语言障碍论”、“心理理论”和“情感认知障碍论”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对上述主要理论及基于这些理论所作的研究作一综合性阐述与分析。同时 ,对这些研究给我们留下的未决的课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受到中国教师的广泛推崇和爱戴。改革开放以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教育环境,新时期对苏氏教育思想的研究与践行,应该以体现时代感和创新性为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三种羞耻感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耻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和道德情感,在激发和调节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羞耻感的发展有三种主要理论:客体关系/依恋理论、机能主义理论和认知归因理论.这三种理论分别解释了羞耻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但不免在论述过程中有一些偏颇,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应注重研究儿童羞耻感的发生、发展以及羞耻感的引发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