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7,(8):36-39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开始逐步显现,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也从过去的汽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传统制造业转为现在的以创意企业为主,比如IT、广告、设计类型的企业以及文化艺术类等,并且这些企业表现非常活跃。这些外国创意企业的进入,给中国本土的创意企业带来了对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营理念学习机会,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也正是这些外国创意企业和中国本土创意企业一起构成了最近几年中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分别从广告传媒业、动漫业、画廊业等不同角度,透析这些外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这些外国企业给中国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新的元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于杰 《知识窗》2013,(3):72-73
中国陶瓷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是实用功能性与观赏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所以陶瓷造物便涉及了设计与艺术两大体系。在陶瓷造物中,由于发展历程、功能体现、思维方式和制作模式的不同,出现了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两大分支。本文通过对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的研究与调查,丰富和完善了设计学及艺术学的理论,并进一步探索了科学的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于杰 《知识窗》2013,(1):72-73
中国陶瓷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是实用功能性与观赏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所以陶瓷造物便涉及了设计与艺术两大体系。在陶瓷造物中,由于发展历程、功能体现、思维方式和制作模式的不同,出现了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两大分支。本文通过对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的研究与调查,丰富和完善了设计学及艺术学的理论,并进一步探索了科学的陶瓷设计与陶瓷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晓春 《科教文汇》2010,(32):37-39
动画教育的迅速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 国的动画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无疑将会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影响着动画设计中的画面造型设计.某些特殊的视觉符号,将会使动画设计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协调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肖俊  李彬彬 《科教文汇》2008,(27):93-93
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家把创意产业作为重大的产业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将创新型人才培养最基础的群体——中小学生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把面向中小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创新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申小学设计艺术教育现状及历史的研究、分析、对比与总结,尝试完善中小学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对尽快改变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中相对薄弱的设计艺术教育的状况,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晁爽  余玮 《科教文汇》2009,(33):275-275
中国文明历史渊远,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陶瓷是浓缩中国精神的艺术瑰宝,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影响尤为深刻。对于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建构,陶瓷艺术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承载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和中国造物家的智慧与创造力。陶瓷艺术在这个伟大的艺术殿堂里是如何散发它独特魅力的呢?  相似文献   

7.
服装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文明,一种艺术,更彰显穿着者的一种生活态度.陈列展示是一种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的终极目标是引发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共鸣,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价值.本文对陈列设计与时尚品牌营销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陈列设计是功能与艺术、艺术与时尚品牌营销的结合体;陈列设计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理念的空间延续;营造品牌整体购物的氛围,创造时尚品牌营销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雷鸣  时佳 《未来与发展》2012,35(9):105-108
京津冀都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工业设计协作现状进行评价,找出京津冀区域设计服务业的优劣,确定“京津冀工业设计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制定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原则,最后提出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在京津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李志 《科协论坛》2008,(4):117-118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经20多年的时间,日益发展成熟,实现了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界的交流和对接,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也经历了对外来物品的狂热崇拜阶段开始向传统文化和本土文明寻根,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也极大地启发了设计师和国民对本国文化的再认知,传统将是中国当代设计考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创意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意思想,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具有紧密的联系。本文首先从创意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入手,并对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最后针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尤其是对时尚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明》2009,(8):58-61
北京798艺术区的绿树环荫之下,一片包豪斯式工厂厂房之畔,坐落着“创意为公,设计立国”理念的倡导者CCⅡ国际设计中心。作为中心的创建者,任宝华一直在寻找现代设计理念在中国传承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创意产业区的不断形成与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发展视角观察,创意产业区正在向复杂的共生系统发生.立足共生单元聚集、共生界面及模式构建、共生关系拓展3个阶段,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共生单元的不断博弈,创意产业区必然会朝着有利于共生系统发展的正向前进,整个系统会逐渐趋于平衡发展与自主进化.从创意产业区共生系统基本理论框架分析入手,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通过对798创意产业区构建研究以及中国创意产业区比较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作出有益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面临的状况与其它国家有所不同,因此制定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进行界定,然后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下轰轰烈烈的创意产业的大环境,找出目前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要求的差距,针对学科建设与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协调性进行改革,激活很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探求一条设计教学与创意产业互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浅探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娟 《科教文汇》2008,(3):177-178
本文着重探讨并分析艺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如何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和谐发展。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本文浅探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及其怎样、如何使二者之间更好的进行整和。并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了一个很乐观的预计和推断设计终将走向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相信不久的将来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成果之花将在设计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璀璨艳美。  相似文献   

16.
位鲁平 《世界发明》2007,(12):53-55
在中国创意产业全面铺开的今天,本土的设计力量自然而然成为了众所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的发展与壮大直接决定了中国创意产业的未来表现,代表了国人在这股国际创意产业大潮中所能占到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创意舞台上所能发出的最大声响。 事实上,随着本土广告业的最先起色,在创意产业的各行各业里,中国的设计力量正在努力地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能力。而它们中,有的还在蹒跚学步,有的已经初露锋芒。不论如何,这些本土设计者都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对象。 从这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中国设计力量系列报道”,集中对于活跃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领域的本土设计力量给以关注。以期通过它们的生存发展为读者传递中国设计力量的真实成长。  相似文献   

17.
书籍印刷设计隶属于艺术设计学科,书籍印刷设计与平面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联,书籍印刷设计的进步是依附于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是显示世界平面设计水平的主要成因。造纸术、印刷术起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很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的文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那么再论书籍设计的特点风格,需要从艺术审美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如潮 ,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对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 ,如何正确把握设计创意与技术表现的相互关系 ,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 ,利用计算机高效、快捷的设计辅助技术 ,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与文化意味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设计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郭丽 《世界发明》2009,(7):12-13
2009年5月31日,随着CCII798国际设计中心任宝华会长的精彩感言,第六届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颁奖庆典暨国际创意产业论坛在北京798艺术区拉开帷幕。“一切从零开始,重新体验设计,从“创意、创新、创造力”的核心概念引发来对设计追根溯源。从包豪斯的设计功能性到美国苏荷时代的社会宽容度的扩大,设计思想的多元化,再到设计带动现代新经济的发展,这无疑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带动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任宝华会长当天发言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秉承着“创意为公,设计立国”的信念,为中国创意产业奔走呼号的人群中,从采也不乏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57-157,159
数码艺术是在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艺术科学、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门学科的,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而出现的,所以“数码艺术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传播性”——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能够造成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数码艺术的走向为大众文化、传媒文化和网络文化,三者相互渗透,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观。正是如此,数码产品在担当科技、艺术和文化的载体的同时,把设计的思想、理念、情感传迭出来,传承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社会文明的提高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