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见刘硕仁     
克东 《中国集邮》2001,(2):18-19
北京的晚秋,一片金黄景象,煞是美丽。这天下午,我再次见到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先生。我与刘先生相识于80年代初。那时我仅二十几岁,十分热衷研究邮票设计艺术,认识了许多新、老专业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和卢天骄夫妇就在其中,并通过多次接触和书信往来,结为忘年交。自我调到当地县委作“笔杆子”、为他人作嫁衣后,不得不置集邮于高阁,之后又调动几次,不觉一晃十年光景。  相似文献   

2.
生平 《集邮博览》2008,(9):38-38
2008年8月8日,正值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当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奥运会的时候。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卢天骄夫妇在病中为《集邮博览》寄来了奥运的祝福。一枚珍贵的"姊妹片"放到了我的案头。随明信片还有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相似文献   

3.
7月5日发行《藏羚》特种邮票,这是设计家黄华强献给广大集邮者的野生动物题材邮票的又一新作。 自1992年黄华强设计《长白山》邮票以来,他就一直在探索设计"保护野生动物"主题邮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杜恩龙 《收藏》2007,(2):138-141
吴兴文195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现任远流博识网(北京)文化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版权代理和推广工作,是一位海峡两岸的文化使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藏书票收藏家。他的著作《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藏书票风景》(河南大学出版社)、《图说藏书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藏书票的世界》(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等,为国内藏书票收藏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5.
邮坛痛惜两星沉,噩耗连传不忍闻。2021年8月1日、11日,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刘硕仁相继因病辞世,令我悲怆不已、老泪潸潸,因为他们是我素来崇敬且交往了20多年的老朋友。很多天以来,我都沉浸于追思与他们之间的往事之中,眼前不时浮现出他们那面带微笑的容颜,耳旁也不时回响起他们那亲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邹建军湖南长沙人著名邮票设计家,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2年被保送中央美术学院。1973年开始邮票设计工作。先后设计《宫灯》《从小爱科学》《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等20多套邮票。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第 12期《集邮博览》上看到邱显瑞先生介绍的一组自制邮票设计家签名明信片,觉得创意很好,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明信片上收信人地址和姓名都不是设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3,(7):88
S85《趣味藏书票》李毅民、崔文川编著,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发行,平装16开本,铜版纸彩色印刷,定价47元。《趣味藏书票》从中国藏书印源流、国外藏书票兴起、中国藏书票创作与收藏蓬勃  相似文献   

9.
一生耕耘方寸间(连载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邮票工作有缘份1954年8月从学校毕业,和实用美术系的同学卢天骄一起分配到邮电部邮政总局邮票处从事邮票设计工作,当时邮票处的何振宇处长、资深的设计师孙传哲、雕刻师孔绍惠和唐霖坤、还有美院53届毕业生刘硕仁和邵柏林等老同志,对我们新来的年青人都很热情,问寒问暖,传授经验,相处甚为融洽,使我感到很亲切,很投入,慢慢地爱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5,(4):27
瘦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15年4月18日发行《瘦西湖》邮票。一套三枚的《瘦西湖》邮票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设计师史渊根据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的遗稿设计而成。孙传哲(1915—1995),浙江宁波人,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家,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设计群体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中,他潜心用力,辛勤耕耘,情系方寸,先后设计了150多套邮票,使中国邮票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气象万千,方寸之间辉映出祖国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于1998年3月21—22日举办“邮票设计家作品展”,展出邓锡清、邹建军、吴建坤、潘可明4位邮票设计家创作的200余幅邮票及片、封、折、戳类画稿,可以作为我国邮票发行的“外史”资料。 邓锡清设计的5幅《猫头鹰》邮票画稿明快、清新,但最终未能通过。1995年3月22日发行的是马刚画的《鸮》邮票,相比之下《鸮》就显得阴暗,虽然让人认识了猫头鹰的夜游习性,但也给人带来了沉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10年第2、3期分别刊载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和刘硕仁老师的照片和他们设计的几套邮票。我看到他们的照片后感到特别亲切,回想起三十年前我与他们的一段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新闻界和美术界说:"他是我们之中的邮票设计者",而集邮界则说:"他是邮票设计者中的报人。"——他就是《豫园》邮票设计者张安朴,上海嘉定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硬笔画学会会长。上世纪70年代后期调入解放日报社,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工作,退休前是摄影美术部主任、高级编辑。他从小爱好美术,擅长宣传画、油画、钢笔水彩画等,其作品《书籍是知识的窗户》荣获1983年首届全国宣传画展览一等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1年第二届全国宣传画展览上,他的《我们的心永远向着党》再次荣获一等奖。他是上海美术工作者参与邮票设计(包括联合设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的邮票发行史上,以消防为题材的邮票只有一套——1982年5月8日发行的T.76《消防》。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这套邮票的设计者、邮票设计家陈晓聪女士,请她追忆关于这套邮票设计的陈年往事。  相似文献   

15.
先从非手绘的一本小本票说起:我在《淘宝网》上,发现有人出让李印清签名的《邮票设计家作品展览》小本票,它是1988年由北京邮票厂印刷、齐齐哈尔市邮票公司发行的,内页为8枚《教师节》邮票。封面上李印清的自画像,非常幽默(图1),他胖脸绯红,眼镜滑落,头戴“博士帽”——居然是1枚齿孔格格棱棱的“方寸”邮票。我并不认识李先生,但欣赏他的敬业与自嘲,赶紧就把小本票网购来了。  相似文献   

16.
刘洁 《集邮博览》2009,(11):37-37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京杭大运河》邮票,是中国邮票史上首套以运河为主题的邮票,一经面世,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套邮票的设计者就是邮票印制局的优秀设计家阎炳武和李庆发老师。对于邮票设计者来说,以如此庞大的运河为邮票选题,将千里水路浓缩于方寸之间,如何取舍运河沿线不计其数的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10,(2):34-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原籍广东中山,1934年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同年从事专职邮票设计工作,是全国美协会员。曾任高级工艺美术师、邮票设计室副主任。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妇联常委。曾获最佳邮票、最佳首日封等多项奖。《中国古代钱币》邮票在美国获奖。《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及小型张获体育邮票最佳设计奖第一名。有51套邮票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邮票卷》。曾获全国及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8.
联合发行邮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邮政主管部门,共同商定邮票题材,使用相同的邮票图稿,在同一日期发行并在各自国家的邮政通信中流通的邮票。中国邮政自1990年3月3日,首次与加拿大邮政联合发行J.166《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该套邮票由中国邮票设计家刘向平和加拿大邮票设计家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定格的集邮史》中,左下方照片上中间那一位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看到孙先生慈祥的面容,不禁想起他25年前在扬州的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20.
已故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设计的大套票特57《黄山风景》问世后,由于设计好,雕刻好,套色也好,深受国内外集邮界好评。她曾倾倒了众多的集邮迷,他们都为拥有这套珍贵的邮票而感到欣慰。当这套邮票年满34周岁时,为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暨中国19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而筹集资金,邮电部发行《黄山》邮票小全张。 在《黄山》小全张发行之前,全国一些集邮报刊纷纷发表长篇文章进行评价,大有超过《黄山风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