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太阳的核聚变,氢原子核在太阳的核心处碰撞,融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成为太阳的能量来源,也是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来源。据科学家测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00亿个当量在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地球能够接收到的太阳发出的能量,占比仅仅达到二十二亿分之一。可就是这么一点看似不起眼的比例,为地球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生命体的诞生和生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构成太阳的物质中,  相似文献   

2.
太阳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以各种方式依靠太阳而生存的。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就没有生命。太阳给了我们食物、衣服,甚至我们用的煤都是太阳供给的。太阳还给我们创造了白天和黑夜。光是直线传播的,它来自9500万英里远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有一层薄薄臭氧层,它是保护地球一切生命的一把巨大天然“保护伞”。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大自然恩赐的空中“保护伞”坚不可摧,万万没有想到它已被捅了五个大窟窿,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以它的光和热哺育地球万物生长的。所以人们常常用“万物生长靠太阳”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莫语 《金秋科苑》2011,(2):92-93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据天文学研究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终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会减少,温度和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会随之逐渐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之中。自从近年揭开了太阳发光的奥秘以来,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地球将会以"火化"终结的新推论。他们的解释是:太阳之所以发出强光和强热,是以它的氢核聚变的形式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的结果,大约每秒钟耗损400万吨的物质。当大部分氢燃料耗尽之后,其它元素将会接替其聚变反应,而且所产生的能  相似文献   

7.
所谓海陆空转圈联想发明法 ,就是将海陆空三个空间中的物质、能量、生产、工艺方法等 ,通过转圈联想 ;将其转移到相邻两个空间去 ,或是将相邻两空间的物质、能量移植到地球上来的方法 ,称为海陆空转圈联想发明法 (本文所说的“海”指江河湖海 ,“空”指太阳系和银河系以内的宇宙空间 )。人类利用这种转圈联想发明法 ,创造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和质量 ,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认识、改造世界的发明创造能力。太阳是地球的母亲 ,为人类和生物提供光和热 ,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太阳能…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虽说近,它距离地球也有1.5亿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需要飞17年之久!但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源泉。据计算,只要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千分之几,地球上就要出现冰期。好在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相当稳定,所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太阳常数在变动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太阳把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到地球上,它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在宇宙空间里,地球虽然也从其他恒星、行星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中获得能量,但是所得到的热量仅为从太阳得到的热量的2,000万分之一,地球内部也放射着热,不过传到地麦的很少。至于地壳及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地表的影响更小得简直可以不算。除了海水涨潮、陨星降落、火山现象、原子能反应等和太阳辐射没有关系以外。地球上哪一种自然现象不是  相似文献   

10.
阳历和阴历     
我们生活居住所在的行星——地球,虽然不是太阳系里唯一有生命现象的星球,但差不多可以说是唯一有人类活动的星球。地球上一切动力来源,能量的获得,都是和太阳分不开的,所以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活状况莫不和太阳息息相关而受着太阳的极大影响。既然如此,那末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必然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种活动。一般说,太阳对我们的位置有两种显著变化。一种是由於地球自转,使我们觉得太阳在东升西落,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时间的单位——日。另一种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但地球自转轴并不垂  相似文献   

11.
广闻博见     
“太阳5亿年内烤干地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斯丁估计,5亿年之内,地球会变成一片沙漠,一切生命都会蒸发,最终将被太阳这个巨型火球所吞噬。推算在3亿~4亿年之内,地球上的一切树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都会死于太阳热力之下,科学家将被迫制造能经受这热力的基因改造植物。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头顶的一轮红日,是一个表面温度高达5500℃的炽热气体球,中心部分不时发生着热核反应,每秒钟产生的光和热相当于几百万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其中,辐射到地球上的那部分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保障。根据科学观测,太阳外层有很厚的"光焰"和带电粒子流。不过,太阳的诞生之初并不是这样,它与任何事物一样,也有出生和死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与传统的"天气"概念不同,空间天气则是将物理环境等参数更往外推,是一个近地空间环境变化的概念。它与行星大气层内的天气截然不同,涉及太阳表面、日冕、太阳风、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在内这一复杂系统的状态和物理条件。它可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一直通过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照射、紫外线以及高能粒子等不同辐射向地球输送能量,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得以  相似文献   

14.
向往太阳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的生身父母。它提供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全部能源。因此。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崇拜太阳。热爱太阳。把太阳与许多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伟大的思想家康帕内拉在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杰作《太阳城》中。憧憬着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自由。并且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传统的天理论,在一个恒星系统之中,都是恒星向所属行星输送光和热,正如太阳和地球一样,地球上的光和热绝大部分都是由太阳供应的。然而,最近,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观测中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给恒星“加热”的行星。  相似文献   

16.
正仰望星空,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众星闪烁着光辉。在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它就是我们的地球。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输送能量,阳光照耀着每一寸土地,地球的生命孕育而生。2017年8月,曾成功推出电影《地球》的BBC地球影业给我们带来了续集《地球:神奇的一天》。这一天,我们跟着太阳的脚步,从世界上最高的山到最远的岛,从野外的丛林走到繁华的城市。每一天,对人类与动植物而言,都是无与伦比的一天,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一天。  相似文献   

17.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18.
大阳的故事祝贺著每册800元地球的故事常珏著每册700元水的故事祝贺著每册800元火的故事祝贺著每册800元空气的故事张姞民著每册800元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的“通俗科学小丛书”是适合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的一套科学读物,它的第一辑共五册,已经全部出版了。“太阳的故事”,把有关太阳的一些基本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许多问题,比如:太阳是什么东西,太阳的光和热是从哪里来的,太阳跟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关系怎样,太阳对人类有什么好处,以及怎样叫太阳直接替人们干活等,在这本书里都有浅近的说明。在“地球的故事”里,先谈地球是什么,怎么会有白天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地外生命痕迹的不断发现,与外星人进行星际交际和信息交流的问题,自然就摆在我们地球人的面前.要进行这些活动,首先遇到的无疑是语言问题.由于地外文明与地球文明迥然不同,地球人的一切传统语言可能对外星人都不适用.因此,地球人和外星人需要一种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作为星际交流的工具.科学家们称这一种语言为"宇宙语言".其中人造宇宙语言是当今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已经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人造宇宙语言是:数学语言、图象语言和音乐语言.  相似文献   

20.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球体,它不断地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把巨大的能量辐射到宇宙空间。如果在地球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建造太阳能电站卫星,可以不受近地空间自然条件的影响——太阳光线不会被大气阻拦减弱,没有雨、雪、霜、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