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晏红 《家教指南》2006,(9):22-23
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了,5岁的儿子央求爸爸讲一个故事,那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儿子一定喜欢这个经典故事。爸爸深情地讲完故事,问儿子:“好不好听?”儿子说:“不好听,什么是火柴?”是啊,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火柴,怎么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感动和同情?那就先让儿子认识什么是火柴。可是家里已经多年没有使用火柴了,而且也多年没有注意到哪里还会卖火柴。爸爸想起从饭店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但是它能代替火柴吗?姑且不说打火机不能像故事中所说的火柴一根一根地“在墙上一擦”;而且因为平时不让儿子玩明火、玩火机,现在给他一把打火机,他好奇不已,反而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运、真快乐!看来,儿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无缘相知了!  相似文献   

2.
小鬼笑翻天     
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作文:“请你代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的妈妈写一封信。”几天以启,大部分同学都交上了自己的作文,只有李龙没交。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没钱寄信。”  相似文献   

3.
一天放学途中,迎面疾步走来一个大男孩,随着一声“老师”男孩站在了我的面前。“超!”我非常地兴奋,一年多不见,他已长成大男孩了。他拉着我的手问工作、问身体,关切的话语使我激动不已。看到他健康快乐的模样,作为老师的我感到幸福和自豪。  相似文献   

4.
杜彦涛,一个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男孩,他在今年的高考中摘取了宁夏的理科状元,从而进入了梦想中的北大。而“开心辞典”搞了一个系列节目叫“高考第一名”,这些必然和巧合使得这个略显羞涩的大男孩有幸坐到了亿万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李兆兴老师一直坚持“以读为本,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能读书的能力”这一原则。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已表达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摸到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请看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事。 生2:主要讲了大年夜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的事。  相似文献   

6.
刘大杰先生在一九七六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唐代文人沈亚之在李贺死后“为贺编辑集子,并特地请杜牧为之作序”(见第二册第355——356页)。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却说是应集贤学士沈子明之请,“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显然,刘大杰先生把沈子明与沈亚之看做是一个人了。诚然,沈亚之与沈子明都与杜牧、李贺有过友谊,而且他们  相似文献   

7.
张字生是个白白净净的大男孩,之所以说他“大”,一是因为他个子高、身板结实,二是因为他正在变声,嗓音沙沙的.有点儿男人味儿了。张宇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初一下学期开始迅猛变化的。仿佛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8.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0,(8):110-111
近日,大男孩房祖名在北京任了他新专辑《乱》的内地首发式,这个不温不火的“豪门公子”在音乐旅程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甜可乐     
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天去姐姐家玩,听到姐姐在给四岁的外甥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只听见姐姐讲得一脸真切,连我也沉浸到里头去了。可惜小外甥一点儿也不感动,听到最后他气愤地说:“妈妈你真笨,火柴当然没人买啦,怎么不让她卖打火机呢?”  相似文献   

10.
蒋平 《家长》2013,(11):26-27
邻家有个顽皮大男孩,属于“屡教不改”的典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屡教不改”的原因是出在“教”上。孩子上中学后,回忆起当年父母教训自己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只知道天天打我,直到打得我认错才罢休。  相似文献   

11.
凯列班不能仅仅被视为纯粹邪恶的象征,他不同于老一代的邪恶势力———他的母亲西考拉克斯;他的兽性与安东尼奥败坏的人性也是有区别的。普洛斯彼罗提供的凯列班的形象也仅仅是他自己的发明,我们不能以此来界定他。在凯列班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看到了原始状态下趋向邪恶的力量。他的野性是人性的原始形式,而他是介于兽与人之间的“半人类”。  相似文献   

12.
108班的班主任朱老师带着凯钺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我看见凯钺左手上有一片红色的东西。我问朱老师是怎么回事,朱老师告诉我那是干了的血迹。我很诧异地问:“怎么啦,他被人伤了吗?”“不是呢。”朱老师解释道,“他叫凯钺,我班上的。就在不久前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把班上一个男同学的手划破了,流了不少的血。”“不会吧?”我有点不解地看着秀秀气气的凯钺很安静地站在朱老师旁边。“怎么不会?他用左手抓住男同学的手,然后就用刀狠狠地割了一下,不小心把自己的手也划破了。”朱老师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安徒生这个响亮的名字是人人皆知。他直接从现实生活的宝藏中选材,并通过其充满灵性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打造出一篇篇真正能触及读者“灵魂”的童话力作,为后世矗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直是我所关注的。小学生对于《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佳作是耳熟能详。因此,“走近名家,诵读经典”课外阅读指导我就从《安徒生童话》入手,从《卖火柴的小女孩》谈起。  相似文献   

14.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通过对小珊迪卖火柴被马车轧死的经过的描写 ,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先写卖火柴 ,再写遇车祸 ,最后写小珊迪惨死。其中 ,在“卖火柴”和“遇车祸”两部分中 ,有一个过渡段 ,写了作者对小珊迪换零钱不回的猜想 ,但又觉得他不是“那种人”,然后 ,顺畅地引出小利比的到来 ,道出了小珊迪不回的缘由。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 ,我采用从过渡段切入 ,导读全文的教法 ,引导学生读中体会 ,读中…  相似文献   

15.
<正>凯是个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妈妈老是对他喊“安静点,安静点”。那是因为凯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在房间里到处乱跑,嘴里还嚷嚷个不停。  相似文献   

16.
张永宁 《教育》2012,(12):25-26
上海商业学校会计专业(121班)刘璐凯很幸运。自今年起,上海商业学校开办了首届“3+2”中高职“贯通班”,学生可以通过5年的学习,在毕业时取得大专文凭。刘璐凯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刘璐凯从幼儿园时就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上海,为了升学,他曾经考虑过回家参加高考,但鲁沪两地的教材差异让他底气不足。如今,读完5年的职校,刘璐凯就能够拥有初级会计师证书,“这是自己人生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7.
死背不会用     
北周时候,有一个叫沈子荣的准备考个法官当当。他背诵了200多分判决书,到了考场呆了一天。一个字也没有写,人家问他,他说:“试题与我平日背诵的判决书完全不一样。有一道题,事情倒是相同的但人名又不一样,因此我只好交白卷出来了”。第二年他再去考试,试题是一篇水利方面的判决书,他又交了白卷。人家问他,他说:“我背诵的水利判决书,地点是蓝田.今天考的是富平.叫我怎么下笔。”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位小学语文老师问我:“你看《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在什么社会?换句话说安徒生所处的十九世纪丹麦到底属于什么社会?”我未敢贸然作答,与他一起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书上这样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了十九世纪丹麦社会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林更新     
《音乐世界》2012,(13):52-53
从古装剧到偶像剧,《姐姐立正向前走》中尼将看到一个全新的林更新。这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大男孩总是会给你惊喜,不要看他“二”,他用自己的实力“二”出了精彩。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开头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穿了妈妈的一双大拖鞋在街上走着。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跑掉了。一只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我在讲析这段课文时,对于“男孩”“捡起鞋拿着跑了”的恶作剧,同学们都感到十分可恶,从而更加同情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上,有几个女学生听到伤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