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虞建珍 《上海教育》2010,(21):62-62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是让幼儿愿意表达与表现的有效对话的保障。教师唯有通过良好交流氛围的构建,才能引领幼儿走向对话与交往。  相似文献   

2.
刘咏梅 《甘肃教育》2008,(11):16-17
德国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幼儿教育是一个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灵沟通过程:从教育的意义来看,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而没有屈从的依赖关系;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相互沟通、理解、体认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对话”,共同面对、理解、思考当前的事物,他们彼此既是对话者,又是倾听者,是“对话的伙伴”。  相似文献   

3.
黄丽丽 《教育导刊》2006,(10):45-46
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对话教育”。有一位专家曾对“对话教育”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关系,师幼之间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幼儿就难以和谐相处。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让幼儿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认为要实现对话教育,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你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这是个儿…  相似文献   

4.
程英 《教育导刊》2005,(10):10-12
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形成的一种平等、真诚、开放、自由、民主的相互交往关系".[1]"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与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认."[2]对话突出的特征是对"中心意识"的消解.在与音乐大师对话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艺术大师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对话关系和多向交流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填鸭式的,自然就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极度缺乏师生交往与沟通。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要求以"对话"作为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教学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真诚交往中,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对话中与学生应相互影响、讨论、激励、理解、鼓舞。在对话式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生景对话,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交流的基本手段。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研究,“对话”可以划分为与客观历史的对话、与观念历史的对话、与历史学习者的对话三类。历史教学的“对话”应该满足自由、平等、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邓晓英 《课外阅读》2011,(3):240-240
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同样也有一百种语言,我们教师在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进行交流对话,就必须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使其正真能把自己想说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8.
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研究,他的关于“平等、爱、谦逊及信任”的教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教师与幼儿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  相似文献   

9.
刘娟 《考试周刊》2012,(46):67-68
“对话”作为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文化,体现了民主、平等、宽容。它也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本文就如何在有效对话、互动交往中提高教学效率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杨启亮 《人民教育》2012,(20):47-48
刚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有两个困惑,一个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哲学,另一个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对话。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不能以某种哲学来解释的教学,也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没有对话的教学。哲学无处不在,而对话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我相信任何人都举不出任何一个案例,来证明没有对话的教学。自主的学习没有对话?那叫学习,不是教学,只要称得上是教学,恐怕还真超越不了教学对话。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谁对话了,谁没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话已不仅是简单的人与人的交流,它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与政治意义,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把对话引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中,则是希望它能让我们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重构,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重组,促进教师间整体的精神交流和人格发展,增加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让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审视各种教学的假定、实践及其背景。因此,教师成长中的“对话”更多的是教师之间一种平等地交流、一种共同地探讨,在对话中达到知识的升华和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育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学校、家庭教育中,学生往往因腼腆、胆怯或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失去了与老师、家长对话的机会,学校和家庭间因缺少必要的平台而缺少深层次的沟通。这时对话的一种形式——书面交流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成长日记"就是一种书面交流形式,它是教师、学生、家长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伴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存在四个方面的普遍问题,即为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愿望、教职工生活职业发展与教育管理方式、学校建设发展与国家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校园暴力被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以此为认识基础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亟需回归交往理性,构建对话管理机制。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就是让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的交往与对话,在相互承认基础上达到"谅解"、形成"共识"与合作。教育以对话而存在,因对话而发展。建设和谐大学校园,需要构建基于交往理性的对话管理机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管理者与教职工、大学与社会的交往与对话,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组织和校社关系,乃至于全社会的对话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师生课外对话有其不同于师生课堂对话的解释学意蕴。首先,师生课外对话不仅在对话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不同于师生课堂对话,而且在对话对象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少受甚至不受限制,而后者则针对个别学生或少部分学生。其次,在师生课外对话之"课前或课后师生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而进行的平等交流"之涵义下,"伪对话"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第三,师生课外对话必须在拥有自己的对话域和对话自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对话中的理解、共识与分享、精神建构,乃至塑造与创新自我。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学习、平等对话的一种有效的人际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师幼通过语言、体态、情绪感染、情感体验等多种途径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的。而在整个过程中,师幼之间语言上的交流与对话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活动中师幼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的话语体系、共同构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是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前提。特别是由于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语言发展还不完善,理解能力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与幼儿对话时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明确、具体和形象,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才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话活动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方式,它具有互动性、合作性、动态性、平等性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活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而对话的基本形式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我园开展了“有效促进幼儿同伴对话”的研究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解决教师的观念向行为的转化,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一、认识“幼儿同伴对话”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幼儿同伴对话是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的体现,也是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幼儿同伴交往虽然种类不一,具体价值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内在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特别提倡的“相互性”,这种相互性可以直接导致民主、平等和公正的人际关系与社会规则。由于同伴关系天然地就是倾向于相互…  相似文献   

18.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对话教学提倡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强调让学生通过“对话”,在交往活动中进行思想与思想、情感与情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融和接纳。《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界定了语文教学,明确的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在师生经验共享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化学对话教学的实施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自我反思对话;学生自我反思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