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刊讯继《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之后,近日,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又推出新作——《关于上班这件事》。该书的创作源于朱德庸对上班提出的质疑: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草原上跑的动物,只有人类最不自由,每天的黄金时间是上班,一生的黄金时间也是上班。他开始以漫画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公室里的员工老板关系进行幽默侧写。在书中,老板的无理要求与唯利是图被极度放大,而每天8小时以上紧绷的上班生活,员工多以打混来应付。因此,整个上班时间员工都处于“脑死”状态。朱德庸还一度将此书定名为《脑死族》。也许漫画比较夸张,朱德庸主要想以…  相似文献   

2.
正5月21日,改编自台湾著名漫画大师萧言中同名漫画的舞台剧《笨贼一箩筐》在北京开启首轮演出,在随后的日子里,演出在不同地方进行。萧言中以创作单幅幽默漫画著称,因其在华人漫画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就,被读者冠之以"单幅漫画第一人""短路天将""漫画顽童"等称号,与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并称为台湾漫画界四大才子。萧言中作品以独特的创意和"点子"令人叫绝,在敏锐的洞察力之中充满幽默而温馨的童趣和魔鬼般的想象力。他  相似文献   

3.
朱德庸从事漫画创作20年,以幽默引领华人流行文化20年,被誉为是“惟一既能赢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时尚人群的漫画作家”。其作品中透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的第一本语录——《婚姻是一场华丽冒险》来了!  相似文献   

4.
1989年,朱德庸开始用幽默漫画表述他看到的人生,从表面到底层开一切的玩笑,同时把玩笑背后的严肃意义藏在里头. 朱德庸是个漫画家而且不只是漫画家,他迫使人们去思索人生的多味,一层一层钻探人性直到底层.但重要的是他让人笑,笑过之后留下"哎,人生就是这样啦"、"没什么大不了"的轻松自嘲和痛快讥讽.  相似文献   

5.
朱德庸新的漫画集子《什么事都在发生》.以机智幽默的四格漫画见长,在方寸之间挥洒自如,让人“马上看,马上笑”。然而他却在热度直线上升之时,跳脱以往的四格疆野,开拓全新的创作手法一这就是他开拓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认为自己“在人生转折当口,突然迫切想要创造的一部”。按朱先生的说法.这整整一周都忙于接触“窗子外”那  相似文献   

6.
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将包括《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绝对小孩》系列在内的新旧漫画作品未来三年的整体策划、出版、经营权利签约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图书)。与此同时,北京磨铁图书选择现代出版社作为朱德庸项目出版发行方面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7.
胡超峰 《声屏世界》2005,(12):42-43
近几年来.根据漫画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为新剧种频频出现于电视荧屏,其代表作便是改编自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漫画系列《涩女郎》的电视剧《粉红女郎》。该剧一经播出便深受都市青年观众的喜爱.取得了理想的收视率。在《粉红女郎》取得收视成功后.改编自朱德庸的另一漫画系列《双响炮》的同名电视剧《双响炮》紧接着新鲜出炉,在部分省市电视台的播出中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5):47
徐克仁早先是《新民晚报》文化记者,后来主编《新民体育报》和《东方体育日报》。他的新闻作品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文字干练,使其成为晚报一线记者中的佼佼者。他的新闻时评以《自说自画》为栏目,笔法辛辣、文风轻快、风格调侃,还配以漫画平添幽默、讽刺的情趣。只是因为编排原故,这本新闻作品集子没有收入其漫画。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标题     
华君武三易画稿和标题漫画大师华君武,不仅对漫画创作一丝不苟,对标题的制作也精益求精。他写的题目和他的漫画作品一样,寥寥几笔,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漫画标题大都带有民族特色,亦庄亦谐。如:《磨好刀再杀》、《叶落而知秋》、《对影成四人》、《涮羊肉还是涮羊毛》、《死猪不怕开水烫》等。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湖南省报刊上的漫画比较活跃,这与省委领导重视、支持漫画创作是分不开的。 1980年底,湖南省委批准省美协出版《刺玫瑰》漫画小报,省委书记焦林义同志对办报人员说:“漫画是百花之一花。有些人不喜欢漫画,是因为漫画带点刺,漫画如果不带点刺,还叫什么漫画呢?”1981年10月,焦林义同志对《刺玫瑰》作了批示,并在11月看了《湖南省漫画展览》,他勉励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漫画武器为四化作出贡献。省委常委刘正同志分管宣传工作以后,也经常关心报纸上发表的漫画。他在给《刺玫瑰》编辑部的一封信中说:“漫画手法泼辣、发人深思,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文艺武器。”今年3月,他在参加湖南日报墙头评报活动时,就主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将包括《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绝对小孩》系列在内的新旧漫画作品未来三年的整体策划、出版、经营权利签约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图书)。与此同时,北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什么原因,我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画》的时候,就立刻和“爸爸的话”联想到一块儿,也许终究是爸爸的话影响自己最深的缘故。《爸爸的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了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和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以他的画笔表达着思想,在他的女儿来说,他的画应该也可以称之为“爸爸的话”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在60年沧桑之后,以温馨亲切的文字,朝花夕拾,从头细数儿时旧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心动。《爸爸的画》共四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末出版了第一、第二集,时隔一年整,第三、第四集出版。每集由丰陈宝、丰一吟精选父亲的漫画百幅,又以她  相似文献   

13.
丁文玲 《出版参考》2009,(15):33-33
1989年,朱德庸开始用幽默漫画表述他看到的人生,从表面到底层开一切的玩笑,同时把玩笑背后的严肃意义藏在里头。  相似文献   

14.
朱德庸于1960年4月16日出生。4岁时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幼年的他并不被人们看好,因为他看起来像个不大正常的孩子。小时候在幼稚园里,朱德庸的执拗成为一大特征。当时,老师必须为他在窗边独自设一个位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3日上海《新民晚报》第9版刊登了一组漫画《酒乡行》,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如“维吾尔族人喝酒轮流转”、“哈萨克族人喝酒歌声伴”等,富有情趣,引人开怀。然而,第四幅漫画题为《肖尔布拉克族人喝酒大杯干》,就让人困惑不解了。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漫画作家。23年前,他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转述为漫画,《庄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孔子说》《论语》《禅说》《世说新语》《莱根谭》《聊斋》等等,不但把蔡志忠的漫画生涯推至高峰,也开创了中国漫画的全新思维。从1963年从事此职业迄今。他是产量和销量最高的中国漫画家。闭关10年之后,蔡志忠又以一系列新书示人。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做经典解读,而是述说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于斌  周文 《新闻与写作》2006,(11):18-19
在漫画界,常铁钧被誉为善于创新的漫画家。他是一名知识面宽、生活面广的杂家.潜心利用自己掌握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民俗底蕴,创作出大量的政治漫画和生活漫画。他在漫画创作中注重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树立起新品牌——《老戏新画》。其中《孟姜女哭长城》、《三娘教子》、《皇帝的新装》、《贵妃醉酒》一组漫画,于1993年荣获全国漫画展最高奖——“中国漫画金猴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昨天这个博士生在大会上侃侃而谈自己如何发现电子出版巨头的安全漏洞,今天就锒铛入狱,面临五项美国联邦重罪的指控——触犯“数字千年版权法”的第一桩案例,顿时成为电子版权保护和言论版面自由两方对垒交锋的焦点 “用电子书砸他”(Throring the e-Book at Him)——这是《时代》周刊今年8月一篇特定的标题。有点儿调侃,有点儿煽情,是吧? 用电子书砸他?他是谁?就是图中这位小伙子,德米特里·斯克尔亚罗夫(DmitriSklyarov)。一个莫斯科软件公司的电脑程序师,一个26岁的俄罗斯博士生,两岁半儿子和四个月女儿的爸爸,当然,不用说,一个机灵鬼。 不论他多么机灵,多么有想象力,他也绝料想不到,在2001年夏天,他竟闹出这么个大乱子,在离家万里之外的美国坐牢,又惹得半个世界的人奔走营救他。  相似文献   

19.
运城日报从今年起,在全国地市首家推出四开四版双周刊《漫画版》,从而成为人民日报《讽剌与幽默》、新民晚报《漫画世界》后创办的全国第三张漫画报。 运城日报《漫画版》,坚持弘扬主旋律,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教于乐,图文并茂,有“新闻漫画”、“公益漫画”、“漫画大观”、“人生色板”、“漫画展厅”、“商界漫步”、“漫画漫话”等栏,积极探索走漫画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子,受到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曾经有一幅图画以漫画的形式,巧妙地勾勒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形象而生动,让人触目惊心,过目不忘,催人觉醒,这幅漫画就是《时局图》。它也曾被用于上世纪通用的中小学历史教材里。很多人对《时局图》记忆犹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幅漫画作品的作者是谁。谢缵泰,一个许久未被提起的香港人,正是《时局图》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