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红楼梦》“把”字句研究张洪超,李庆新“把”(“将”)字句产生于近代汉语的前发展阶段。发展到明代,“把”字句的使用已接近现代汉语的“把”字句。《红楼梦》是十八世纪即近代晚期语言的代表,使用“把”字句凡1886例。①从这些用例中,既可以看出近代汉语“把...  相似文献   

2.
晚唐宋元被字句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晚唐宋元时期被字句的各类句型及结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考察。这对探索被字句从古代向现代演变的轨迹,加深认识汉语的表达功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继承和发展了近代汉语中的"被"字句,在"被"字句的特点上,现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着一脉相承性.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发展演变,揭示了现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加深对现代汉语"被"字句发展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白话在词汇、语意等方面与现代汉语非常接近。红学日趋成熟,但对其人称代词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只有某些近代汉语专著在讨论代词时引用了《红楼梦》中的部分语句作事例,如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和蒋绍愚、曹广顺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史》。本文主要从词汇语义方面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称代词,总结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渡阶段重要的标志性著作,本文以脂现斋重评石头记(前80回)为版本,经计算机搜索来探讨《红楼梦》语言中的儿化特征,断代剖析18世纪北京官话特色。  相似文献   

6.
1985至2005年,学界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句法问题,包括:被动句、把字句、判断句、疑问句、因果句、比字句、使字句、得字句、动词性主谓谓语句、述补带宾句以及比拟式、动宾结构、补语位置的演变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概括明代中后期汉语语法特征、理清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变的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晓飞 《现代语文》2013,(7):75-78,161
清代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关键时期。2004年,张燕来通过对《红楼梦》语言的研究,提出当时北方话"动+将+补"结构似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本文考察了《歧路灯》中这一结构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两部小说在语言应用上体现出相同的趋势,从而对张文观点进行了补证,并对近代汉语语法的这一历时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分析汉语“把”字句.通过与英语中轻动词的比较及对“把”字句产生的历史演变的分析,“把”字具有轻动词的特点.这种处理使汉语中的使成式、处置式(即“把”字句)、被动式及动词复制句等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汉语特点的句法现象.通过分析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生成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推导出在VP嵌套下该句型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清代百回长篇小说《镜花缘》神话色彩浓厚,充满了浪漫的情怀。本文主要考察了《镜花缘》中1122例表处置意义的把字句,通过对把字句句法结构的分析,对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发展概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近代汉语提供了把字句的研究语料。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表示将来时间副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14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的描写和分析,并与近代汉语内部其他文献以及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反映出近代时期表将来时间副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分析了书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并将《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进行对比,探求“把’’字句从明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在近代汉语中已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句型,使用频率高,结构形式复杂。《水浒全传》中“把”字句共有1500余个,可概括为10余种句式,其绝大多数介词宾语都是有定的,有定或无定是其句法位置赋予的,动词语义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置”: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其否定词“不”前置的限制非常严,它在近代汉语中的普遍性和常用性,与其语义角色的复杂、丰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的“得”字句,使用得非常频繁,且格式也较为多样。本文旨在通过对《金瓶梅》中由助词“得”构成的句子多样模式进行描写,并与现代汉语略作比较,来反映近代汉语中助词“得”的语义、功能及含“得”句式的基本模式之类型,为近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作一例证。  相似文献   

15.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17.
反复问句是近代汉语发展起来的一种句型。有人认为这种句型是从选择问句发展而来,《水浒传》中的相关疑问句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推测,可以反映汉语反复问句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近代汉语研究的宝贵料库。它的成书在近代汉语中由于是较靠后的作品,因而对它的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词话》的“被”字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被动句式。全书共448例。本文拟就“被”字式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语法作用作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鼓掌绝尘》“被”字句中的V因子、O因子、P因子,“被 Np V”句中的Np因子及“被”字句的意义可以看出,《鼓掌绝尘》中的“被”字句已经趋于成熟,但仍保持着较浓的方言特色与近代汉语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是”字句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之一。给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在以句型教学为手段,进行基础汉语教学时,最先遇到的也是“是”字句。由于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系所属不同,语言结构和形态不同,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准确,熟练地运用“是”字句,是非常困难的。同样,讲授“是”,字句也是非常困难的。本文拟通过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比较,谈一谈“是”字句的使用条件,对常见错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