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耿村民间故事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耿村民间故事的发展遇到诸多困境,大学生对耿村民间故事的认知存在差异,且文化自觉意识不强。高校应搭建大学生与耿村民间故事等非遗文化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融媒体,创新呈现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创新大学生非遗实践活动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环境的创建、创新创业平台的提供以及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参与面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联系不够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建立相应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过程之中具体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的核心内容.落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以知耻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确立诚信观、劳动观、守法观、节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休意识。编辑的主体意识包括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选择意识和自觉意识。创新意识是期刊质量对编辑的内在要求,责任意识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选择意识体现了编辑的价值取向和鉴审能力,自觉意识是圆满完成编辑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加迫切需求。政府和高校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核心力量,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从创新创业在课程体系、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以及放宽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指导思路,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与时俱进,在创新推广中体现时代精神与其先进性;又要植根于富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需要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推进文化创新于民族文化自信当中。只有立足于中华上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才能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文化自觉"理论作为研究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育人:完善大学物质文化,拓展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凝练特色大学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打造大学行为文化,突出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旨在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满族民间故事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与较为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学形式,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当前以满族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档与割裂,应该挖掘满族民间故事的优势与特长,形成对满族民间故事的深层次研究,实现满族民间故事的基层与发扬。本研究从讲述历史这一环节出发,对满族民间故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开发满族民间故事文化与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刘 《科教文汇》2014,(7):16-17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文化自觉”理论作为研究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育人院完善大学物质文化,拓展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凝练特色大学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打造大学行为文化,突出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旨在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否具有绿色发展意识,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构建。只有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真谛,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提高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方法/过程]以青海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3项为研究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类和整合。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资源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提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服务平台的功能设置包括知识资源、知识服务、知识检索、知识浏览、知识编辑与更新、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自媒体和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要加强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探索知识库构建的主要技术与系统的开发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泉州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多元文化的汇集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省级76个,市级170个,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发展泉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论述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其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模式和对策,以期对泉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Yi Liu  Yaoli Lei 《科学中国人》2014,(24):114-115
Abstract.The Silk Roa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routes in human being history and it had survived abundant cultural heritages.Under the vision of culture integrity,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ilk Road(Shaanxi section)heritage corridor should involv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elements.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conservation of the Silk Road.  相似文献   

14.
杨一 《科教文汇》2013,(17):40-40,42
当代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本文试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酒文化教学的改革实践,使学生了解黑龙江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记录、调查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施隽 《科教文汇》2014,(33):223-224
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的重要纽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政府保护、非遗自救和谨防“大跃进”式文化保护等四个方面谈了一下自己对今天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为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自己的一点心力。  相似文献   

16.
何定怡  陈颖 《科教文汇》2020,(11):151-154
2005年由"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所颁发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把口头文学细化为长诗、史诗、谚语、歌谣、神话、故事、传说、谜语八类别①。"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凝结了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本文通过该项目的传承背景分析、政策支撑、应用前景、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分析,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可持续实施的德育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精神为指导,根据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公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探索天水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现代彰显路径,实现从拆真造俗向保真扩新转变、从整修殿堂向梳理文脉转变、从单体保护向整体建设转变、从文物复制向文化复兴转变、从文物场所向精神家园转变、从吸引眼球向召唤心灵转变、从城市符号向城市故事转变、从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转变、从国内知名向国际影响转变、从文化产业向文化民生转变、从文化创意向文化创富转变.  相似文献   

18.
孙颖 《科教文汇》2011,(1):157-158
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努力造就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论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及方法,帮助学生增加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兴盛,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社会开放度和包容度的提高,受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出现了娱乐至上的理念。文化泛娱乐化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使大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和行为,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文化过度娱乐化,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必须坚守住思想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应对文化泛娱乐化产生的问题,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度关注的事。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文化渗透的重要性。该文则对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