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入课文: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一次: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生:春天在哪里)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儿去找春天?(生:公园、野外、草原、校园的花圃)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有一位中国古代的诗人写了这样两句诗——(课件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生:儿童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春天,只知道往游人多的地方去)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她把这两句诗改了一…  相似文献   

2.
墨子(约公元前468——376年)姓墨名翟,春秋鲁国(或称宋国)人。出身于士以下的庶人,曾做过宋国大夫,是继孔子后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的体育思想,据现有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唯物地论述了形与神、生命与运动的关系关于人的形与神的关系,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体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墨子说:“生,楹之生,商不可比也”,又说:“生,刑与知处也。”这两句话中的楹和刑,在古代都和形通用,是身体的意思。墨子讲“生,楹之生”,说明生命  相似文献   

3.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而我们的课堂正因为有了儿童——这一活生生的生命.才焕发无限的生机.才充满成长的气息。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支配下.老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命的思维火花在这里闪现.让生命的情感在这里展示。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课文: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一次: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生:春天在哪里)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儿去找春天?(生:公园、野外、草原、校园的花圃)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有一位中国古代的诗人写了这样两句诗——(课件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生:儿童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春天,只知道往游人多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斯在其《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是交往双方的对话和敞亮”。幼儿教育作为儿童人生的奠基,其应有的价值诉求在我看来便是:以生命呼唤生命。这里的“生命”不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可被分析的概念,而是基于心理学“体验”和解释学“理解”意义上的生命内涵。以生命呼唤生命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体验、培育生命能量、提升生命意义的具有“时空交汇”特征的“生命全域”活动,是师幼双方的精神相遇,是双方的生命得以丰满和充盈的过程。唤醒生命意识儿童的生…  相似文献   

6.
一、依学定教,捕捉难点师:课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背古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古诗的?生:我上一年级就会背古诗了。生:我五岁就会背很多古诗了。生:我三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背古诗了。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可是光会背还不行,会用吗?生:会。师:那好,老师提供画面,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的情景,学生非常踊跃地竞猜诗句。)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的很棒。那么,有谁会背古文呢?生:我以前背过《论语》。(多数同学沉默)…  相似文献   

7.
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生:就是待在家里,等着接受别人的礼物。师:“头悬梁,锥刺股”是怎么回事?生:古代有个人不好好学习,考试总是不及格,他妈妈就生生地用锥子刺他的屁股,他想不开,就在屋梁上上吊自杀了。师:人类征服北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生:我们又要多背一道大题  相似文献   

8.
钓螺蛳     
那一天,我从旧房子里翻出一只旧鸡笼,见没啥用,就一把扔到垃圾堆里。爸爸看见了,去捡了回来。对我说:“扔了太可惜了,我们还可以用它钓螺蛳呢。”“钓螺蛳?”我糊涂了,“只听说有钓鱼、钓虾、钓黄鳝的,哪有钓螺蛳的?螺蛳个子小,浑身就一  相似文献   

9.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10.
师:你们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呢?(板书:“食物”)现在请大家讨论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生:是为了长身体,为了强壮。 生:为了吸收食物里的营养,使身体健康。 生:人吃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否则就不能生存。 生:人吃食物才能有气力,有了气力就能干活。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儿童视角”的文学,即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且是一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文学.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若仅止于此,就不全面了.以这种片面的看法指导儿童文学创作会有损于儿童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宗法制度的统治下,儿童一向被看作是大人的“附  相似文献   

12.
辩论材料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用不了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有吃不完的鱼。”有人说:“好聪明的小孩!有了钓竿,就不用发愁钓不到鱼。”也有人说:“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  相似文献   

13.
①气,本指自然之云气。古之先哲,常常把人与气结合。管子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是谓“气”为生命的本源。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耳”,则谓万物皆不在“气”之外,万物乃一生命的大和谐。王充说:“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是谓一切现象,天地万物皆天地之气而生。《易》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天地氤氲,万化化醇”,将整个宇宙直视为一幅生命之气的流行。②人一旦与气结合,就把自己的生命带进自然生命之中,使自己的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生命相融合,生成种种“气”来:壮烈刚毅的豪气,可敌三军的锐气,()的节气,宁折不屈的骨气,…  相似文献   

14.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将“三生教育”融入医学基础课教学,加深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解.方法:将“三生教育”渗透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日常教学.结果:学生在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等方面有所提高.结论:当今的高等教育应将“三生教育”有机整合至日常教育中,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生命、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镜头回放: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卧薪尝胆》师“:奴仆”见过吗?生1: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生2:在皇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生3: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做事。(众笑)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们可要仔细看哟!(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具有理性生命 ,也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 ,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 ,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在理性泛滥的语文课堂里 ,感性的勃发和张扬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我们都会注意到所谓的文眼“神机妙算”。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 :同学们 ,“神”是什么意思 ?生 :“神”就是神奇。师 :“机”呢 ?生 :“机”就是机智。师 :“妙”呢 ?生 :“妙”就是巧妙。师 :“算”呢 ?生 :“算”就…  相似文献   

18.
卢梭曾说:“有了生命,接着也就有了需要。”〔1〕需要是个体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原动因、目的和归宿,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源泉。对儿童而言,儿童需要是儿童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儿童需要的满足关系到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此,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儿童的需要,并创造一定条件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一、对儿童需要的认识误区分析当前,对儿童需要存在有诸多认识误区,并相应地表现为一些不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不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误区一:片面理解儿童需要,忽视儿童某些基本需要。按照…  相似文献   

19.
满分作文揭秘让生命与健康同行浙江一考生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唯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云“:生无所息。”它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态度,鼓舞人们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生无所息”,是一种精神指向。有了这个精神指向,就会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就会有不断奋进的动力,就会有坚韧不拔的勇气。孔子应该是“生无所息”的楷模,他兴办私塾,广收门徒,提携后学,著书立说,周游天下,宣扬仁义,夙兴夜寐,马不停蹄,终成一代圣人,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在学业上不“孜孜以求”,在行动上不“知其…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儿童入学,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开学这天,学校会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只有参加完仪式,学生才能正式进入学校学习。那么到底古代儿童入学都要准备些什么?做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一次穿越之旅,去看看古代开学的那些事儿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