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8月11日至13日,第三届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龙口市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上海、山东等省市以及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发言及提交会议的论文所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徐福问题的宏观研究 邱文山、宣兆琦《徐福东渡考论》指出,从文献记载、实物资料、中、朝、日地理位置、日本海流及当时的航海技术看,徐福东渡应为信史。徐福从求仙寻药开始东渡,到达日本后才产生避秦之苛政、抗秦的想法,最后发展为个人扩张欲、占有欲与探险精神相融合的复杂心态。安作璋《关于“徐福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徐福东渡的传说,在中国和日本都广为流传.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从《史记》的"入海说",到《三国志》与《后汉书》的"渡亶洲说",再到义楚《释氏六帖》的"渡日说",最后衍生出宋欧阳修的"赍书说".而日本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起源较晚,14世纪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徐福东渡的传说,与秦汉之际"秦民东渡"这股大规模移民潮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中日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史.  相似文献   

3.
徐福东渡的传说,在中国和日本都广为流传。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从《史记》的"入海说",到《三国志》与《后汉书》的"渡亶洲说",再到义楚《释氏六帖》的"渡日说",最后衍生出宋欧阳修的"赍书说"。而日本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起源较晚,14世纪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徐福东渡的传说,与秦汉之际"秦民东渡"这股大规模移民潮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中日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史。  相似文献   

4.
徐福东渡日本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关问题的研究正在深入。本文就东渡时间问题进行了论证,既考之于《史记》及有关著述,也从地方志中撷取材料,还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方面进行论证。结论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徐福从达蓬山启碇出航。  相似文献   

5.
徐福是中、日、韩交往史上的先驱人物,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航海家。两千多年前,他率领数千童男女冲破艰难险阻,实现了东渡日本的伟大壮举,开创了中日友好之先河,受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敬仰。徐福研究因而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956年,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先生提出了“徐福为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和徐福船队自登州沿海一带渡海赴日”的论点后,龙口市相继开展了一定范围的研究活动。特别是1990年以来,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的支持下,龙口市的徐福研究工作由过去分散的、零星的、自发的转变为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从而使徐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以来,全市先后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学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6.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宁波的徐福东渡传说和《三字经》入选。一批学者呼吁:让《三字经》尽快走进中小学校园。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讲迷信,希冀长生不老,曾多次蹈海觅寻仙药以求不死,规模最大的是公元前219年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明载史籍,而且很多近代学者都加以论证了,不久前更有人考证出当年徐福东渡的航线及其故乡在今江苏赣榆县徐阜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日语中会有这么多的汉字?汉字又是什么时候传人日本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传入日本的汉字有什么影响?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有哪些不同?针对上述问题我查阅了有关文献和资料。根据中、日徐福研究协会的学者研究:徐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东渡日本的友好使者。徐福东渡之事最早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义楚六贴》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徐福亦名徐市(fd),是秦代著名方士一崇尚道家哲学思想的高级知识分子,精于医学、天文、地理、航海,以及医药养生之道。受秦始皇派遣,他率三千童男女、船员、百工等大批人员,…  相似文献   

9.
1982年在江苏省地名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赣榆县金山乡的徐阜村。笔者认为这个“阜”字可能是“福”字的同音(讠为)变,而“徐福”当是历史上的秦方士徐市。于是,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及考古文物而追溯考索,于1983年6月写了一篇《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新探》,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派出方士四处寻求长生不老药。徐福远渡东瀛,寻找人间仙境,这在秦始皇时代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徐福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了日本,就像哥伦布后来发现新大陆一样。据进一步考证,徐福到日本,不仅带去了中原文化,还成了日本国的开国皇帝,无怪乎日本人都要来中国寻根。 史载,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谁知一去不复返,迄今已有2200多年了。这是最早从中国远渡重洋到日本去的团体。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耕作技术,使处在渔猎社会的日本跃入崭新阶段,推动了日本历史的发展。 徐福被日本人尊为“农耕神”、“纺织神”、“医药神”。日本和歌山县现有徐福墓,徐福遗址在日本各地也有50处,祠、碑、神社等纪念建筑物更多。 日本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徐福渡海”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早的帆也许出现在商代,这从甲骨文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而从考古挖掘中也可以看出,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应该已经在船上使用帆了,在战国墓中出土的铜器顶盘上雕刻的船纹中有帆的形象(图1)。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派徐福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说明秦朝的船只已能远涉重洋。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作家张炜饱含着对养育他的胶东大地的无限深情对秦代方士徐福形象进行了塑造。在张炜笔下,徐福是探索自由的勇士、伟大的航海家、齐文化的拯救者和守护者,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理想中自我的表征和精神榜样。从他探寻的徐福东渡足迹和心路历程的穿越之旅中,我们深刻领会到齐文化几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传说中的“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至唐代两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数千年。然而,近代的日本却是一个在所有中国人记忆里烙下深深血印的邻邦。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  相似文献   

14.
秦代方士徐福浮海东渡事,史籍虽有记载,但因过于简略,甚至连徐福故里及出海地点都是语焉不详,加上又有比较浓厚的迷信色彩,所以,史学界对是否确有徐福其人,以及他是否有东渡事,均有疑窦.笔者最近参加地名普查工作,在江苏省赣榆县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5.
徐福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红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  相似文献   

16.
按我国文献记载,与此有些出入。即如《太平广记》谓:“徐福,即徐市,秦方士,字君房。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有鸟含草覆死人面即活,鬼谷先生谓是东海中祖上不死之草,始皇乃遣徐求之。福求得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与偕,乃乘楼船入海,一去不返。《史记》秦始纪谓:“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菜、方丈、瀛洲,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汉书》郊志中有“始皇遣徐福、韩终之属,入海求神采药,”……等记载。此后,民间也有些记传说,谓徐福偕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到日本,因未得药而不敢返,遂留于日本……等传说,可与中村这篇文章对照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已经开始与海外相连,徐福东渡、郑和下西洋这样的航海史实家喻户晓,古籍中的历代祭海文更是海神信仰和多样祭海仪式的例证。北海外沙龙母庙于2013年6月22日至24日举办了龙母诞祭祀,诞期前的准备、庆诞仪式过程和诞期后的活动繁复多彩,展现了外沙海神为主、多神祭祀的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潘群先生《郑和使日问题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首次提出郑和曾在明永乐二年出使过日本,引起了中外学者和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广泛兴趣,下面就郑和东渡使日问题提几个疑点,以供潘先生及其他同志在探讨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分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共五册.现将教科书中对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概括.一、两次中日友好交往的高潮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国大陆居民为逃避暴政,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从海上漂流移居日本.他们带去了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传说中的徐福(即徐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徐福被尊称为“司农耕神”、“司药神”.这个传说反映了这样一个史实,即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中国人渡海到日本定居,并传播文化和生产技术.对此,<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徐福传说是十分丰富多彩又较为系统完整的,在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慈溪达蓬山一带)以及日本国;流传十分广泛,本文从徐福传说的原始宗教胎记、方士文化内涵与徐福传统的传播特征几个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