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玉珍 《小学生》2013,(11):49-50
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合理利用原生知识,提高参与度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有五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  相似文献   

5.
正"高效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数学教师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前提诊测要注重实效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与新课有关的原有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学生课堂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设置认知冲突,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新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数学变式教学展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了一种思维训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参与积极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严重阻碍或者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对于初步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对未来数学学习的深远意义。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来,如何使得缺乏自律性的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工具的利用上花费更多精力,并将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设为目标,着重突出。本文正是就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