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报道立体化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受众的视读效率和鉴赏品味。如何整合传播资源,抓住热点难点,将整个新闻事件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受众,以此满足大众对新闻从形式到内容的诸多需求,这是现代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尽管时政新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的时政新闻报道却存在讲究程式、枯燥乏味等问题。造成这种困境的关键在于媒体的不当报道。要改变这种现状,媒体应成为一座桥,桥的两端分别是政府与百姓。要用通俗的语言,从受众关注的角度去报道,使政事、政策、政令真正到达受众并为之接受。所以,做好时政新闻的关键就在于通俗解读。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各种媒介都在积极运作此类报道,以满足传媒市场和受众的需求.由于介质属性和传播方式的差异,深度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呈现出的表现形式也是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相对于报纸、电视和网络,以声音为唯一介质的广播媒体能否以及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操作,一直是业界、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辽沈晚报》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报道的归纳和分析,得出《辽沈晚报》足球新闻报道的特点:编辑策划凸显个性;深度报道彰显实力;客观报道含而不露;贴近受众立足本土。并从进一步提升专业性与权威性、加强娱乐休闲性、走国际化创新之路、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几方面,提出该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的制胜策略。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甄真 《考试周刊》2011,(56):39-42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新闻媒体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由于美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涉华报道必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对两篇《纽约时报》上的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了媒体报道中反映的新闻报道者的意识形态因素,并揭示了意识形态偏见在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形象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一种综合性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弱势群体的在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选择用极端方式或暴力手段来进行维权。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类似的暴力维权事件过程中,由于报道方式不当,不仅对事件的后续处理造成了干扰,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者以"冀中星事件"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新闻框架分析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表现出明显的煽情化倾向,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态度明显地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当前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框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维权行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司法报道是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分支,一方面为受众提供司法活动的信息,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又是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和透明的重要力量。但是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却颠覆着司法报道的重要价值,使之成为零价值甚至负价值。本文以司法报道为切入点,将媒体审判、新闻侵权、媒体失语和司法报道娱乐化全部归纳到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这一范畴,从新闻学、传播学和法学的多学科视野下研究我国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并从法制建设、传媒与司法的沟通以及媒体自律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异化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受众提供角度新颖、手法独特、构思巧妙、见解独到、实用性强的新闻报道,使媒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改建和加强新闻报道新模式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以此提高新闻报道水平,经济新闻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取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涉及社会安全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又使新闻报道的难度急剧增加。对该类事件如果不报道,可能会对受众的知情权造成极大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公众的隐私权或者产生一些报道后的负面效应。文章从之前频发的校园凶杀案入手,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讨论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得出媒体必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报道以及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深度颇具,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2003年的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2003年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受众的新闻需求仍有差距,一些报道有待提高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克服应付交差、渲染炒作、止于浅表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中西报刊经济新闻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美国报刊为主,从本质、内容、形式等方面对西方报刊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作了阐述,并在阐述的同时把这些特点与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经济报道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改革会议报道,贵在形式创新”为议题,从求精、求深、求活、求实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会议报道的必要性,提出会议新闻报道贵在形式创新,要与时俱进,提高会议报道可读性观点,并结合实际,对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树立交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负面报道是对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拨;正面报道中的不良手法致使产生负面效应;负面报道常常聚焦社会反常现象,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矛盾;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受众收视需求,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对负面报道要正面定位;报道宗旨应有破有立;注意报道民生内容要追求理性剖析;媒体应参与受众互动,实现功能延伸。  相似文献   

15.
郭春玲 《考试周刊》2013,(91):23-24
腾讯微博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之一,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新闻报道领域独树一帜。在伦敦奥运会期间,腾讯微博的奥运报道堪称完美,它将新闻报道主动权交到了受众手中,开办了许多特色新闻报道栏目,全面满足了用户随时获取资讯、进行社交娱乐的需求,实现了场内场外的无界限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从受众心理看新闻报道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新闻传播的两极,“受众”与“传者”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受众”心理,总结归纳他们的新要求、新愿望,有的放矢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成为各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报道。而用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只有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在阳光下,才能为受众所了解、参与、监督,从而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在关于“非典”事件、“孙志刚”事件和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事件、关于减免农业税等涉及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中,我国的新闻媒体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报道。为此,从中选出几家媒体对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从而引导媒体在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轰炸的时代,新闻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篇章(rhetorical discourse)具有五个特点:计划性、适切受众、动机性、反应性和适切形势。新闻报道符合修辞篇章的特点。新闻篇章的特点是“自我韬晦”、适切受众、反应性和追求说服受众。在全球化的今天把握新闻篇章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中国对外报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传媒形态要理解传煤的外在表现、内部结构及其发展态势。一定传媒形态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电视为例,从大陆电视的发展可以观察到受众心理空间的改变对电视传播的重要影响。中国电视形态与受众心理空间的差异度大于契合度。电视媒体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与教育可厚非,但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受众的心理预期更高,主体意识更强,而媒体对受众的重塑则 方式上更加契合受从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闻记者作用的大小 ,社会地位的高低 ,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社会对媒体的认知度。新闻记者只有把弘扬民主法制当做己任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仗义直言 ,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才能赢得广大受众的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