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段玉会“凌波微步”,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独门轻功步法,以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为基础,段玉能按特定顺序踏着卦象方位行进,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正好行走一个大圈,速度非常快。在大家的生活中,要是能通过“凌波微步”来快速移动就好了,其实现在的汽车就有这个功能。那电脑呢?在电脑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要是也有“凌波微步”,能让电脑运行通畅自如,那就爽呆了。  相似文献   

2.
打饭的师傅面带“无相神功”;刷卡的阿姨手快得像“幽冥鬼爪”;打饭的同学走的是“凌波微步”;插队的哥们用的是“瞬间转移大法”;  相似文献   

3.
青玉案     
凌波 ① 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 ,芳尘 ② 去。锦瑟华年 ③ 谁与度 ?月桥花院 ,琐窗 ④ 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 ⑤ 蘅皋 ⑥ 暮 ,彩笔 ⑦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注 ]:①凌波 :形容女人步履轻盈 ,像在水波上行走。语出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②芳尘 :美人经过的尘土 ,借指美人。③锦瑟华年 :指青春时期。语出李商隐《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④琐窗 :雕有琐状花纹的窗子。⑤冉冉 :流动的样子。⑥蘅皋 :长有杜蘅的水边高地。⑦彩笔 :妙笔 ,形容人会写文章。…  相似文献   

4.
曾伏莲 《初中生》2006,(5):25-27
喜欢武侠的同学一定还记得《天龙八部》里的“凌波微步”,此步法精妙无比,在高手决战中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殊不知,在现代阅读题的考试中,也有一套神奇的步法,只要用心走好,你就可以稳中取胜了,怎么样,你想学学吗?[编按]  相似文献   

5.
言意关系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庄子“言不尽意”的沮丧到孟子“言近指远”的信心;从《左传》“不言,谁知其志?”的困惑到《吕氏春秋》“圣人相谕不待言”的觉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围绕着言意关系所展开的从认识论、方法论到审美终极论的讨论是深入的,所提供的语言文化策略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转游国恩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著名中国文学史家、楚辞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游国恩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了纪念游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卓越贡献,贵系特为召开“游国恩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此谨向贵系及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游国恩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对于《楚辞》,先生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先后出版了《楚辞概论》、《读骚论微初集》、《屈原》等著作,还合作主编了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中国文学史》,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直到垂暮之年,先生还全力…  相似文献   

7.
1.打饭的叔叔面带“无助神功”; 2.刷卡的阿姨手快得像“幽冥鬼爪”; 3.忙着打饭的同学走得像“凌波微步”; 4.插队的同学用的是“瞬间转移大法”; 5.得手后的同学潇洒来一招“神龙摆尾”;  相似文献   

8.
看我“凌波微步’‘ 独步天下,连逃跑都:包 得这么有气质,一真帅! 学了这招“飞 天遁地”,回家再也 不用爬楼梯了! 撇犷九r“”肠尹路叨汽r..日...动物明星“功夫版”@王瑾~~  相似文献   

9.
中国无疑是个教育大国,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先生的“贫民教育”和“六大解放”都强调了教学伦理上的民主与平等。联合国教科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教学札记的基础上整理成文,针对徐中玉、金启华二位先生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与“简评”中的一些疏误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具有纠谬补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话病冲击     
两位少年站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上,风吹动着两位少年的衣角。从两人的目光中透出一股杀气。两人相持一段时间后,同时施展凌波微步,看得出两人绝非平庸之辈,当两人相距0.01毫米时,突然停下。“你是……话病?”“你是冲击?”“呜……”两个人相抱痛哭。“话病,我真是想死你了,我听说你在一次自卫反击战中被美军击毙了。如今你安然无恙,我真是太高兴了。”冲击痛哭道。  相似文献   

12.
马峰 《宁夏教育》2007,(4):35-36
“语文味”一词曾出现在2001年第17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即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郑逸农先生的“非指示性”教学课例《我的空中楼阁》(下简称《楼阁》)及崔国久先生的“非预设性”教学课例《过万重山漫想》(下简称《漫想》),是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课例具有新的理念、思路和策略,在“如何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一方向性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资借鉴的经验。笔者在揣摩课例之际,联系到工作中接触到的课堂教学,思考起一个看似“陈旧过时”的话题———目标教学。在强调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理解的理论背景下,语文教学是否还需要目标?这是任何人都不会作出否定回答但又确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5.
《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情怀,是那样悠远,那样古朴,那样深邃,那样摄人心魄。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我们倾听到;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中,我们体悟到;从鲁迅先生《故乡》中闰土对迅哥儿的一声令人扼腕叹息的“老爷”中我们领略到;从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情景中我们感受到;从汪曾祺小说《榆树》中侉奶奶靠八棵榆树入土为安的凄凉中我们震撼到……  相似文献   

17.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中最早的叙事诗,差不多所有的《诗经》选注本或选译本以及古代诗歌选本或古代文学作品选本都加选入。清陈澧在《读<诗>日录》中说“此篇绝妙”。钱钟书先生也在《管锥编》中称赞这首诗“层次分明,工于叙事”。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尽管不难懂,但在个别字句的解释上却还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之  相似文献   

18.
耿慧 《山东教育》2013,(11):58-58
莲如期盛开她踏着凌波微步降临水泽。她的羊脂玉忽而羞红的脸,绿翡犁沁凉的裙。纯粹不染纤尘。  相似文献   

19.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20.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如故。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负效”“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