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教学《听听那冷雨》时,不少学生问:“这篇课文的叙述人称为第几人称?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是一个费思量颇难答的问题。首先,这篇文章的“人称”不该称“叙述人称”。《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即景—联想—抒情。其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抒情。无情怎会即此景?有情方能生联想。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抒情。尽管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表达方式看,可归属大分类的“叙述”,但《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一篇叙事散文,因此,该文的人称不可谓“叙述人称”,而应该称之为“抒情主体人称”。那到底是第几人称?第…  相似文献   

2.
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抒情散文是教学的主体。通过分析人教版教材里众多的抒情散文篇目,笔者发现抒情散文可以分成三类:借景抒情类散文、因物抒情类散文、以事抒情类散文。教师在讲授抒情散文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类抒情散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技巧,将从语言、文学、文化及其他视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学缘起】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抒情散文的阅读,学生阅读时更觉得抓不到要领。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提高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是此课要探讨的问题。抒情散文往往是借"物"达"情"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物""情"入手,逐步深入地阅读抒情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为"读什么""怎样读"两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4.
抒情散文有文笔优美,富有抒情韵味的特点,要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抒情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文章的内容;在研读中可以了解文章的形式,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品读中可以锤炼语言。这些方法都能提高学生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鼎湖山听泉》是感情极强的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难度不大。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那就不容易了。而这恰恰就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抒情散文成为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选文的重要对象。然而,抒情散文阅读题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不少学生反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但看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不会梳理抒情散文的文脉,不懂分析意境组合的逻辑关系是造成学生读不懂抒情散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占据着重要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以及外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自身的品德。如何衡量素质教育在学校品社课教学中的实现程度呢?那就是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运用他那炉火纯青的读、品功夫,使学生对母爱的解读入木三分。让我们走进于老师《秋天的怀念》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那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郁慧芳 《现代教学》2004,(10):62-62
上学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了《游子吟》这首古诗的英文版,拿起诵读之后,被那朗朗上口的韵律所吸引:被那英文的古诗意境所陶醉。怦然心动之下,学生们那一张张求知的眼神突现眼前,何不将此作为英语兴趣课的内容之一,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古代散文作品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创作的贴近古人生活,展现现实,体现人们思想的文言文作品。学者王文生认为古代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抒情散文等多种。古代抒情散文指的就是以抒发人物情感为主的文言文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抒情散文的时候,要基于作品中独特的情味,引导学生探究其写作手法、作品结构和个性色彩,并引导学生大胆展开二度创作,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写景抒情散文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然而学生在这块得分较低。本文以《好一朵木槿花》为例,对初中课外写景抒情散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写景抒情散文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然而学生在这块得分较低。本文以《好一朵木槿花》为例,对初中课外写景抒情散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抒情散文是赏析教学的核心素材。以课文《故都的秋》为教学范例,聚焦抒情散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实践中如何通过朗读品味抒情散文的文学魅力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抒情散文教学必须聚焦通读、研读、品读,通过趣味化朗读引发学生欣赏意向,借助情感化朗读感悟文本内容意境,利用审美化朗读学习散文语言精髓。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提问为什么没人举手?为什么回答问题似乎总是那几个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从来不举手?不举手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素质的问题?本期会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共六位教师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抒情散文的教学趣味横生、引人入胜,我们提出了“抒情散文整体感悟五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抒情散文的阅读与琅琅书声同行,注重整体感悟,提倡以朗读为主线,做到精讲多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趣读之中找到乐读的感觉,进而由乐读到爱读、会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步形成创新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情感表达在高中抒情散文写作教学中具有核心意义。情感不仅是抒情散文的灵魂,同时也是高中生实现自我认知与反思成长的关键通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传递和深化抒情散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借助以下写作教学策略:建立情感真实性与生活再现之间的双向联系;激发学生探索复杂性情感或动态性情感;绘制情感镜像以实现与读者的共情。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具有特殊感染力的抒情散文,作者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电影的音画分离的表现手法,先写百年老屋的氛围,再记故旧亲人的言语,从而使文章别具一种特强烈的音响效果。读了《项脊轩志》,读者的耳边常会回响起那句穿越门扉而来的充满母爱的呼唤——“儿寒乎?欲食乎?”  相似文献   

19.
[单元概说]本单元鉴赏中国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教学重点是鉴赏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如何鉴赏抒情散文的情志与意趣?我认为重点在于弄清其表现手法,理解描写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既开展综合性学习,又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种子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让那抹中国红拉开文化传承的序幕,让那份中国情结植入学生心中,让那颗中国红心跳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