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谈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马熙群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七·七事变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抗击尚处于局部抗战阶段,其中以1933年长城一线的战斗最为激烈。目前,对于输关(即山海关)抗战、察哈尔抗战、长城抗战及绥远抗战都有专著问世,唯独对热河...  相似文献   

2.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经多方努力终于和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他仍念念不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因此,从统一战线形成之日起,投降、分裂的危险就已存在。抗战刚开始,蒋介石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作出抗战的姿态,“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华南的大片沃野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广东人民对于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把国土拱手让给敌人的行动极为愤慨,对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无比仇恨。中国共产党毅然  相似文献   

5.
日记一则     
2001年7月25日晴卢沟桥之所以世界闻名,除了桥栏石柱上刻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和“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外,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它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今天,全国第二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的全体营员来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再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馆内有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半景画、巨幅浮雕,还有综合展馆和分类展馆等,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燃起了战火;“八·一三”事变,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起硝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的呼声中,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之权以应之”。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捍卫领土主权的正义立场。然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在华北大举进攻,一面又积极策划在上海挑起战争,企图摧毁中国的经济中心,直捣南京,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驻军英勇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自三十年代初一直在沪居住的宋庆龄与上海人民一起投身于空前壮烈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为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宋庆龄一贯遵循孙中山“共同奋斗救中国”的思想,勺\·一三”抗战爆发前,她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  相似文献   

8.
<正> “七·七”卢沟桥事变过去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今天,我们来纪念抗战50周年,从那历史的烟尘中,我们仍然看到一面鲜艳的旗帜,那就是中国人民团结御侮、英勇奋战、不畏强暴、排除万难、不惜流血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抗战这一时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和与其柑应的“东北流亡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间反日爱国意识最强的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艺”的先声,曾引人注目,且备受青睐。到了“七·七”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以反日爱国为主旨的“东北流亡文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12.
河北抗战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敌后抗战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它全景式地呈现了河北人民抗战的全貌,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洋溢的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刚柔兼济的美学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我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是抗战的主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既是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前东北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这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所进行的抗日战争,究竟应置于怎样的地位?应怎样评估其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此或者很少涉及,或者只把它作为后来八年全面抗战的附庸.历史的事实表明,“七·七”事变之前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要的并且是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独立功勋,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新课程教科书选修2第七单元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学思之窗"栏影印了叶挺将军狱中诗抄<囚歌>,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这首诗并思考"六面碰壁"意指什么,"居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初期,身居山国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在大量文章中抨击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并在中日对比中明确提出"持久抗战"和"抗战必胜"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持久抗战理论,增强了云南人民积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伟大的中国抗战为最终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国抗战之地位与作用,国际史学界至今没有给予充分肯定,国外出版的卷缺浩繁的二版专著,也都未曾作出应有的公正评价.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为恢复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有的地位尽绵薄之力。一、中国抗战的回际员颁“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丰碑上,默默镌刻着流金岁月,那些闪烁着光辉的英雄形象,深深埋植在人们的心坎里。1937年7月7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永远不该忘记,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八年抗战,为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说明战争的爆发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和平的旗帜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20.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庄严的歌曲。通常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或比赛授奖等场合奏唱。我国国歌的诞生是经过一番认真研究的。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