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北大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传统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对于北大人来说,北大,首先是一座大学。北大人颇为调侃地用“一塔湖图”来概括北大的特质,认为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是北大校史、人文和学术的象征。一座大学具备了这三样应该可以算是完整的了,所以在北大人的心里,北大从来都不是“一塌糊涂”的,相反,北大人总是很自信甚至有点狂妄地感到,北大就是No.1。  相似文献   

2.
不管北大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传统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对于北大人来说,北大,首先是一座大学。北大人颇为调侃地用“一塔湖图”来概括北大的特质,认为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是北大校史、人文和学术的象征。一座大学具备了这三样应该可以算是完整的了,所以在北大人的心里,北大从来都不是“一塌糊涂”的,相反,北大人总是很自信甚至有点狂妄地感到,北大就是No.1。  相似文献   

3.
(<论北大>共分三辑,分别是"百年光荣和耻辱"、"校园风景中的永恒"、"寄语北大".该书汇集了钱理群1 O余年来关于北大的大部分文章,厚厚一册,分量不轻.这部书为我们展现了北大的复杂性,毋宁说,尽管北大在物理空间中只有一个,但在心理时空中却已几经蝶变,既有真身,也有虚像."真北大"与"假北大","老北大"与"新北大","光荣的北大"与"耻辱的北大","精神的北大"与"功利的北大"……早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4.
北大学者谈北大●本刊记者王国祥今北京大学一百年京师大学堂旧址是北大的诞生地(1898年)王国祥摄北大学者谈北大●本刊记者王国祥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作为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性质的国立综合大学,北大的百年庆典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北大不平凡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与皖人有缘。皖人马其昶、姚永朴等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陈独秀长北大文科,胡适、王星拱执教北大。作为文科学长陈独秀革新北大学风,改革北大学科设置,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声音     
我不止一次对北大同学们说过,最聪明的学生应该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北大资源武装、提高自己的学生。北大的资源用之不竭,学生用得越多,北大就越好、越富有、越高兴。——北大校长周其凤  相似文献   

8.
惊闻从2007年11月5日起,北大将抽查进入教学楼人员的学生证件,原则上禁止旁听生进楼。我作为一名一直视北大为精神家园的20世纪60年代的北大学子,闻此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说:北大不该拒绝旁听生。理由如下:其一、科学与民主是北大的精神渊源。北大历来有旁听生,说明北大有感召力、凝聚  相似文献   

9.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10.
No.1北京大学校办企业总产值:335亿元。北大非常重视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互相转化,校办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北大方正、北大资源、北大未名、北大青鸟四大支柱产业,创造了北大校办产业97%以上的总产值和资产。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2008,(10):F0003-F0003
“探求科学发展规律,明确科学发展思路,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2008年85月,北京大学第三届高端培训黄金周隆重举办。活动主题是“高端培训与科学发展”,由北大继续教育部主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哲学系、北大经济学院、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和北大培训中心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12.
北大保安"站着上北大"的励志故事着实让人感到另类与欣慰。他们不泯理想、不甘平庸、立志成才的朝气和远大抱负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是励志的,但同时他们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身在北大。全国的保安大军数以千万计,为什么只有北大的保安能实现华丽转身呢?原因不在保安本身,而在北大,正是北大的兼容并蓄铸就了这些幸运的保安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13.
闫晓虹 《教育》2011,(26):48
胡适与北大的姻缘可追溯到1917年,在陈独秀大力举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时年27岁的胡适始在北大任教,意气风发地参与开展了白话文运动,那时,他也是北大红楼前一介风度翩翩美少年。41岁时他担任赫赫有名的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及至56岁,出任北大校长。1948年11月,南京政府决计将北大南迁,胡适却坚持不迁。他认定,北  相似文献   

14.
双周     
聚焦北大拒绝游客[事件]北大拒绝游客入内参观国庆节期间,许多外来游客的一个重要安排就是参观北大和清华,感受一下高等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谁知他们在北大校门口被保安以不是北大师生为由拒之门外。北大保卫部表示,许多人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北大的,但学校毕竟不是公园,进入的人太多不便于管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包括组织名校游的旅游团都进行了限制。从10月4日起,进入北大须出示表明自己是北大在校师生的身份证明,如果是外来人员须有校内朋友带领方可进入。——2004年10月5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16.
语病拾零     
①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全部包揽。《北大包揽全国文科状元》,原载《京华时报》,转引自《南通广播电视》2002年第37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他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今年北大新增了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要求,即"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据称一开始北大提的是:热爱北大,孝敬父母,人格健全,成绩优秀。该负责人说:"第二句话‘孝敬父母',出发  相似文献   

18.
我对北大一直怀有神圣的敬意。作为一名偏爱文科的中学教员,也一直以将学生送进北大为自豪。北大是近现代中国的精神源泉,百多年来,它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育英无数。我一直想读一读北大,读北大的博大精深,读北大的沧桑变故,读北大的热  相似文献   

19.
胡适学成回国后应聘到北大任教,在北大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继续他的学术之路,同时以北大和《新青年》为阵地推行文学革命。北大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最成功的典范,为胡适推行新教育理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胡适和一批新文学、新教育前驱在北大培养青年学子,后者积极响应和支持文学革命。新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日记、来往书信,以及北大收藏的相关史料表明:胡适任院长的时间是1932年2月,不是学界一般认为的1931年。胡适对于1930年代北大的中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以兼职教授身份为北大帮忙,不愿意在北大正式任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环境和北大校务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终促成了胡适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