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你见过官场“两面人”吗?如果了解不多,那么请读一读《检察日报》12月1日第七版刊登的通讯《官场“两面人”:跳舞就花了数十万》吧。通讯用了3个小标题:“第一次受贿终身难忘”、“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用‘福利’堵住群众的嘴”。在这篇3600多字的通讯中,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当着大众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乐为”群众谋福利;而在背后却又是十足的贪婪,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官场“两面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3.
目前,报纸上通讯类文章是数量最大、堆积最普遍的体裁,各种专版、专访无不以通讯的形式面对读者。然而仔细阅读却觉得很多通讯没有通讯的滋味,倒是像小说,或是散文,间或还有些像信息集粹的东西,感觉比较杂乱。在不少人眼里,通讯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通讯无定章,想写多长写多长,成了对通讯的新定义。也因为“好写”的原因,有些人在材料在手的情况下,究竟是用通讯还是用消息来写都快弄不清楚了。首先,通讯和消息到底有何区别,如何写,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选择用消息还是用通讯也应当有一个适合的标准,尤其在使用通讯时,应当包含的内容要弄清…  相似文献   

4.
阳坡 《今传媒》2005,(6):64-64
著名作家路遥曾在陕北甘泉创作了小说《人生》,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的青年诗人,现在的《甘泉通讯报》记者李全文以他出众的才华被人们称为甘泉县的“高加林”。李全文本不是甘泉人,为了追随自己心目中的“刘巧珍”而来到甘泉。甘泉的奇山秀水给了他  相似文献   

5.
刘晨 《青年记者》2006,(6):39-40
诗言志,歌言情。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果将这句话借用到我们的新闻写作上来,那么笔者认为,人物通讯的采写,就应当也必须比消息等其它新闻报道形式更注重“情”的开掘。格外注重“情”的力量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是人在外界刺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今年3月初播发的长篇通讯《震动资本市场的“粤海重组”》和“新华时评”《“窗口公司信用”该结束了》,经由二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刊载后,立刻在“两会”内外形成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媒体纷纷找新华社记者了解报道的采写过程、背景,并就  相似文献   

7.
老旗:我想,现在的报道更注重实用性和借鉴意义。以前的农村报道大多节奏慢,通讯长篇大论,像写小说,至少是散文,那时候还提倡通讯散文化。当时“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读者有的是时间看,现在不行了,你的题目和开头拿不住人,人家就不读了。所以现在很少有写小人物的大通  相似文献   

8.
一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首先应体现在文约意深这个方面上,尤其是采写消息,就要给人留下一种“一目了然,简洁明快”之感,因为读者关注它,主要是看信息,这就有别于通讯、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的报道形式。前者重在凸现新闻的主要事实,故而以信息吸引读者;后者重在塑造典型,用生  相似文献   

9.
江苏的《新华日报》今年1月26日B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通讯《“板凳会议”:老百姓身边的议事会》(以下简称“板凳会议”),介绍了泰州市、兴化市一些地方每月至少一次“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日”。到时候,市民带上小板凳,找片空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聊上甚至是“吵”上个把小时,这已经成为泰州市不少市民每月至少一次的“必修课”。这种被群众称为“板凳会议”的活动是讨论村组、社区事务并求得共识的一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是通讯第一段的开头,写得既形象,又介绍了“板凳会议”的由来。这就能吸引人,使读者增添去了解、看个究竟的欲望。这篇1700…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是“国际图书日”,报刊上不乏关于我国读书活动的报道。我也应上海图书馆之邀,为上海读者做了题为《阅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此行的意外收获是,承上海书友虎闱先生热情相助,我借阅到了心仪已久的《业务通讯》和《古旧书讯》的私人藏本,并完成了一篇文章《一份店刊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12.
我是很喜欢看《新闻晨报》记者丁志平的摄影作品的 ,因为“老丁的照片有思想”。可是今天 ,老丁的照片叫我有点犯难了。《新闻晨报》推出陈默的通讯《“课间禁令”催生“铅笔爸爸”》 ,报道上海有几所小学为了防止安全事故 ,向学生发出“课间不准擅自去操场活动”、“教室在三楼以上的学生 ,十分钟小休息不得下楼”的禁令。于是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用铅笔、橡皮之类文具做游戏。报道配发了丁志平两幅“玩文具”的照片 ,一幅正面 ,一幅侧面。奇怪的是 ,男生女生的面庞上竟都洋溢着浅浅的、满足的笑。通讯的作者陈默本意在为孩子诉苦、请命 ,老…  相似文献   

13.
对于 从事 新 闻写 作的 人 而言 ,多种 “经营”指的 是不要单 “打 ”一种文体, 要多 练几 样 本领 ,手 中多 拿 几杆“枪 ”,消息、通讯 、言论 、图片 各种新闻文体 一起 上, 适 宜什 么文 体就 选 用什么文 体。 这样 , 上稿 率必 然会 大 大提高。 现 实 生活 中,有 新闻 价值 、 值 得 报 道 的 新 闻 素 材 时 时 出 现,其 存 在 形式 又是 千姿 百 态、多种 多样 的 。新闻 素材 的 多样 性 决定 了 表 现形 式 的多 样 性。新 闻写 作者 尤 其是 基 层通…  相似文献   

14.
第八个字名曰“实”。所谓“实”,是指“实在”,从新闻的基本规律讲就是“用事实说话”。写通讯要站得高。还要落得实。周总理早年写《旅欧通信》这篇通讯时,提出个原则——据实直书,这句话说出了通讯手法的特点——直接、实在。通讯反映新闻事实比较详细,也比较曲折复杂,写作上要具体、形象、自由、灵活;其表现手法为“全天候”——记人、叙事、写景、说  相似文献   

15.
通讯,过去也叫通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报纸上,除过“消息”这种体裁用得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通讯”用得多了。因此,有志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掌握通讯写作这个“常规武器”。 什么是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篇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朋友:你见过官场“两面人”吗?如果了解不多,那么请读一读《检察日报》12月1日第七版刊登的通讯《官场“两面人”:跳舞就花了数十万》吧。通讯用了3个小标题:“第一次受贿终身难忘”、“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用‘福利’堵住群众的嘴”。在这篇3600多字的通讯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当着大众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乐为”群众谋福利;而在背后却又是十足的贪婪,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官场“两面人”的形象。这个“两面人”是江苏省泰兴市自来水公司原经理沈耀宗。这个“靠水吃水”的“水老板”,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呢?第一…  相似文献   

17.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获第15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记者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出的新闻佳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下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20.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