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9,(1):34-43
短视频在"火山爆发"式的增长后,将进入"细水长流"的长线应用。短视频是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以"生活化"为其底色,进入公共化传播后,生活化也是一种基本的表达策略,而以人为本将是其持久的文化基因。传统媒体要在专业化资讯短视频生产方面培育新视觉生产力,就需要在文化基因改良基础上,优化短视频要素配置、凝练移动平台上的微叙事模式、培育硬核新闻等优质种子。短视频在一些方面也有自己的局限,在调查报道、记录片等领域,长视频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艳 《新闻传播》2024,(6):52-54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企业盈利发展的基础所在,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而言,也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容量性与引流性,深度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内容宣传点,结合城市文化产品、特色产品等,通过短视频内容进行宣传,令人们真正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基于此,文章以城市文化形象中的“文化基因”为切入点,阐述城市文化形象的表达形式,并对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慧  王红缨 《视听》2024,(1):130-133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短视频以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在技术的赋能下,“三农”短视频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内容,推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存在着创作主体素养参差不齐、内容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三农”短视频应从提高创作主体专业素养、提升内容创新水平等路径入手,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贾金利 《青年记者》2020,(12):34-35
移动短视频的出现是融媒体时代媒体创新的表现。移动短视频所携带的新时期文化特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感性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文化热潮。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进行探析,挖掘移动短视频所蕴藏的后现代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短视频平台涵盖了多类主体所创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典籍等领域所取得的“双创”进展。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文化保护、研究阐释、技术展示、美学表达,以及可见的影像与不可见的文化土壤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思考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质量,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土味文化进入大众文化视野,近期的"脚艺人"又引发了一场模仿热潮。其盛行原因与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媒介为大众赋权、互动仪式密切相关,充当大众的解压阀,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脚艺人"本质是土味短视频文化的无意义迷因,土味视频景观诱发了媒介内爆,模仿式迷因促使大众狂欢,这样的土味文化转向畸形审丑的审美,在文化工业的利润驱动下迫使传播语态下沉,暗含着众多负面效应,因此呼吁理性回归和主流文化严肃性建构尤为重要,规制土味视频文化的乱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涌现出各类信息传播形式,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短视频文化建设要遵循自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规律,挖掘人们对于短视频文化的需求,通过打造不同主题的短视频文化社区,提升短视频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卢美宇 《声屏世界》2022,(4):98-100
随着社会生活的加速,人们对短视频媒介也愈加依赖.在媒介文化场域中,不同文化通过争夺话语权来谋求权力,短视频摒弃了宏大统一的叙事话语,以其后现代文化特质,解构了传统媒介叙事体系,释放了大众话语权,改变了传统媒介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权力格局.短视频通过对主体进行全新的"惯习"建构,使大众深度参与社会文化景观的建构中,加速...  相似文献   

10.
邵静怡 《视听》2022,(3):37-39
在乡村居民主观传播和乡村文化建设客观推动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短视频成为乡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形成了反映乡村振兴的媒介景观.乡村居民是短视频内容的重要创作主体,他们大多基于乡村景观、技能展现和情感传递三个方面,制作出极具乡村特色且风格多样的文化作品.乡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内容浅层化、追逐流量而忽视质量等困...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多样性的渴求度递增,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织与碰撞,在短视频领域逐渐呈现出多元文化同步发展的进程。当美食、剧情甚至是直播都聚集在同一个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的新兴艺术生产活动时,其内容形式与审美意识的内联机制研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第一部分阐释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进程,进而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提出了网络短视频现存的问题以及如何将短视频创作和审美意识做到正确结合。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主要在其"短""精",它的出现及"普众化",意味着中国媒体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新媒体时代。2017年,被称为中国媒体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元年"。其中,传统媒体转型成功代表,以《新京报》"我们视频"最为典型。2019年更是"我们视频"提质增收的关键一年,《新京报》加大了对短视频、新闻视频的支持力度,视频新闻产量超过《新京报》出品新闻内容的一半,同时细分财经、娱乐、文化、体育、民生等所有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杨光  石磊 《编辑之友》2021,(10):80-86
短视频翻拍经典影视剧是近年来短视频创作的潮流之一.它以集体记忆吸引用户的关注与参与,助推情感消费,带动经济变现.媒介场景的创新和翻拍文本的"生产性激活"触发了用户的情境沉浸,并带动了情感消费与意义消费下沉延伸至个体日常的文化实践中.在欲望表演与言说狂欢的叙述策略背后,被解构的经典影视剧形成诸多语义场,反哺主流文化的意涵,刺激亚文化消费的流行.短视频翻拍存在创作的低俗化、雷同化、过度演绎、版权纠纷等问题,需要创作者、管理者与受众等多方合力,共同解决,从而为短视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相似文献   

14.
李瑶 《新闻传播》2022,(1):42-44
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尤其是短视频成为了新"风口".本文以首都党报《北京日报》的原创精品短视频栏目《胡同里的北京》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布局短视频的必要和优势,以及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尝试为党报的短视频探索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成为媒介文化的新宠。制作准入门槛低、内容题材丰富偏娱乐化、受众年轻化是短视频的特征所在。短视频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过量的短视频会让人们陷入浮躁、浅薄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16.
刘萌 《今传媒》2020,(4):48-49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融无疑成为新的传播突破点。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下,传统文化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属性优势,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力争实现多元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新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使得海派文化传播踏入了短视频传播领域.本文以抖音平台为例,介绍分析海派文化传播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以及传播策略,探讨"海派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英式表述在短视频传播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融合语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短视频模式更适宜中国文化的英式表述;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线上课程需要抓住短视频传播"风口",在短视频课程品质中下足功夫;短视频传播为以英语开展的中国文化的西方式表述带来全新机遇.与此同时,行业融合是打...  相似文献   

19.
申林  谢彭  陈婧薇 《传媒》2021,(23):54-56
5G技术的成熟,短视频成为媒介平台重要的传播方式,并开启品牌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媒介平台也在积极探索短视频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短视频的移动终端媒介平台为例,分析文化认同路径下优质短视频内容如何建构个人品牌并提升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宁晶  汤嘉艳 《视听》2024,(1):118-122
短视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来看,短视频这种数字新媒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构传承空间、唤起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而政策、技术、媒介及资本构成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