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本文主要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空间叙事特点,并指出物理空间的挪移与并置叙事手法相互交织,心理空间的伸缩与碎片化叙事手法相互交融,象征、意象的重复等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立体空间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起到了阐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意象运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叙事单元和叙事脉络的整一性和明晰化,整个叙事行为意蕴的凝聚,叙事行为发展的暗示、推动与补充以及小说叙事模式的完善等方面。意象的运用不仅使以叙事为要务的小说具有了诗的韵味,而且其本身也具有了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移民作家施雨的长篇小说《下城急诊室》,在叙事手法方面运用的是一种融会中西叙事理论的诗性叙事,即富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的时空交错的并置叙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含蓄蕴藉的意象叙事,以及用感觉化的语言呈现的节奏舒缓的诗性叙事,作者将三种叙事方式糅合在一起,建构出一个跨文化际遇中寻找情感归宿和生命意义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5.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赛丽 《甘肃教育》2010,(11):28-28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下笔者将从应和表现、复调叙事艺术和音乐性这三个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入手解读《野草》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8.
象征手法与恐怖因素的组合运用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它与独特的叙事方法一道,使作者的文学成就达到了顶峰。探究霍桑小说的特点,可以增强人们对霍桑小说的了解,从而借鉴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9.
北美华人作家张翎的创作风格传统,其新移民题材小说叙事擅长意象营构,精心挑选有寓意的物象结构情节,转承起合情韵生动;巧妙运用组合叠加意象刻画人物,借助梦境、画境和诗境凸显主人公的心理曲回;更着意架构地理标识鲜明的南方、北方时空体意象,以哲理意蕴深远的象征渲染、升华人性探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蒋磊 《语文学习》2023,(11):42-45
<正>鲁迅在创作《祝福》时运用了回旋叙事这一典型的叙事手法。所谓回旋叙事,指文本围绕意象、人物、情节等叙事要素的回旋复现,进而生成一种全新的意义标志。这种意义标志在小说中发挥“向导作用”,即“紧紧跟随主题成分把我们引导到相关的象征,探索故事内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思想”[1]。鲁迅通过意象、  相似文献   

11.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富于诗意的运行轨迹,它以取象譬类、天人互参的方式,以饱含情感的意象氛围直达诗意追求。天人互参构成了意象思维人化自然的实践性基础。意象氛围则构成了它得以呈现的体验基础。意象思维作为中国审美文化和诗意文化的中枢,以天人互参为实践基础,以意象氛围为表现形态和体验基础,构成了一个圆融整一的诗化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手语交流时,通常会碰到手语所表达的对象不在眼前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心理意向的介入,通过运用心理意向,可以使手语容易被表达和理解。心理意向的使用与手语以及身体动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心理意向借助身体的"上下""前后"等空间特性来描述事物,其使用还受到年龄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Many theorists suggest that eidetic imagery is important in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but there have been few systematic attempts to test whether eidetic imagery varies inversely with age. A sample of 280 students, ranging in age from 5 to 18 years, was tested for eidetic imagery by method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confusion between eidetic imagery and visual memory imagery of any other type. As expected, the youngest age groups show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eidetic imagery, and beyond age 7, the incidence did not vary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as indicating the plausibility of a theory which affords eidetic imagery a role in the early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相似文献   

15.
陈勇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4):107-110
诗歌意境的感悟是诗歌教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关涉到学习主体认知的深层心理。按照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解释,诗歌意境是作品所提供的富有暗示力的心理场,意境生成是多意象的化合,而诗歌的意境感悟实质就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式(即语感图式)进行过滤筛选、补充完善等方面的内隐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是定位于文学与作者的关系中来讨论文学形象构成的表现意义的 ,因而表现与意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构成中国意象理论的基本命题有 :意象的神似理论、意与象的构成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词中的"月"意象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蕴,词人借月抒发内心的悲愤、衬托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境、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格。月亮意象之所以成为船山词中的常见意象,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月亮意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船山词清雅刚健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论语》中的比喻作了穷尽性的归纳与分析,从喻体的选用、比喻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等角度出发,在分类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比喻的语言特色、表达效果,认为《论语》中的比喻形式简洁,表意丰富,为后世比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性决定了文化的相对固定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性也决定了文化意象传递的缺失性。而这种反映在文化传递中意象的失落和歪曲现象也正是译介学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等《易经》的英译文本,认为两者在译介过程中都未能正确传递《易经》文化的民族特质和意蕴,甚至在文化意象传递方面还存在错位、失落、歪曲现象。在英译过程中君子、小人的德才品行的意蕴,黄色被赋予的尊贵象征,"西山"通假"岐山"及岐山献祭这一典故等都未能译出,这些都损坏了易文化中特有的文化意象。同时研究也认为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译介时,文化差异是促成其文化意象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在充分借鉴中西意象理论,并且有机结合本国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诗歌美学观念的核心应当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是思想和情感互为表里的凝合,并就意象与人类潜意识、意象与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九叶诗派根据意象发展的精神特点,将意象的发展归纳为自觉意象、悟性意象和凝合意象三个阶段,并对意象运动的二种范式及其动力来源作了详细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九叶诗派的意象理论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