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先看几个例子:(1)“这是我惟一敢保证不是废话的一句话。”(江南空气《废言——关于是否取消降级制的思考》)(2)“然寻检雅诂,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章炳麟《文学说例》)(3)“诗的语言绝不能容许废言废语。”([台湾]简政珍《诗的生命感》)  相似文献   

2.
三点导读     
《开学日》是台湾《创世纪》诗刊主编、大学教授简政珍先生抒发生活感悟的一首小诗。乍读小诗,父爱亲情,似觉非常平淡;细嚼慢咀,方感意境深远,荡人心怀。阅读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读。  相似文献   

3.
开学日     
父亲仔细度量身体在地上的影子脚步适时打住为了迎接新生活而买的布鞋,还未适应脚的尺寸已沾满了露水父亲小心拭去我额头上爬坡时所累积的汗珠然后把我交给钟声送走儿子后一转身,我这一部宾士已急躁地要去对付熙攘的街道提起脚步的刹那钟声悠然飘来我想起久远前父亲给我的一双布鞋(选自《简政珍诗集》)开学日@简政珍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诗化语言?简言之,诗化语言是指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具有情感美、形象美和音乐美,最能感发人心,以其特有的情感魅力和审美让学生投入忘我的学习之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中生代萧萧、简政珍、孟樊的诗论,尤其是他们在新世纪出版的诗美学著作,具有建设性,强调台湾特色,带有学院派的系统性与缜密性;重视诗歌自身特质和规律的探讨,在理论上有宏观的气势。他们三人虽加入过不同的诗社,但他们的论述不是为小集团鼓吹,而是从整个台湾诗坛出发进行研究。他们立足于台湾,其影响超越了台湾,但他们的论述,只是朝建构具有台湾特色的新诗理论迈进了一大步,其著作离经典化、学科化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杂文。鲁迅先生慷慨陈词,用烈焰般的诗的语言喷射出满腔的悲愤,形成诗意盎然的感情浪潮,表现出深邃的哲理韵味和汪洋恣肆的诗化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赵京立 《现代语文》2007,(5):103-104
诗是语言的精华。创作者愿意用有限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蒹葭》这首诗含蓄蕴藉,言尽旨远,带给人无尽的审美感受。本文从音乐美、含蓄美、朦胧美三个方面阐述该诗的艺术特色,展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以诗传情,品美悟情。引导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文化魅力、情感魅力,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厚语文素养是古诗文教学的特有内涵: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则更是古诗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陈云地 《师道》2013,(12):49-50
诗和歌原本是一回事.互相不分。可是歌唱和表演依赖天赋及训练,不太容易。相比而言,说话和阅读要简单得多。因此。诗逐渐独立出来,不再依赖音色、旋律和肢体语言,而只用语言来展示语言的魅力。诗与歌分离是诗歌发展的主流方向。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令人回味无穷呢?  相似文献   

10.
美是诗的艺术本质.诗又是语言艺术,要求语言要美,要含蓄蕴藉,有震撼心灵的魅力.写诗要有诗才,诗才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艾青诗歌以它真正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他的诗中,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朴素、明朗、单纯的语言等艺术表现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双语学习》2007,(10M):186-188
叠字在中国古诗中有其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但是翻译中却很难展现出原诗中叠字的艺术魅力。本篇论文以《采薇》一诗的四个译本比较其中的叠字翻译优劣,并借助其他翻译大家的译作总结出两种叠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短信语言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一种新的语言文化样式,它不同于熟语、谚语、俗语、俚语、格言和歇后语,而是将这些语言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简洁、生动、活泼,更能表现时代的特征。许多短信语言蕴藏着深厚的修辞魅力,尤其是辞格的运用,使表达者和接受者双方充分感受到短信的无限乐趣。本文从语言修辞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短信语言中的设疑。根据笔者搜集的短信语料,以设喻的对象来分,设疑短信主要有动物设疑、事物设疑、人物设疑、话语设疑四种。  相似文献   

14.
在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而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5.
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明示和暗示两种,暗示因为能使诗歌增加艺术魅力而受诗人的重视。暗示主要利用比兴、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处理好暗示中的“隐”和“示”的关系,对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中辩士苏秦的说辞是先秦言辨修辞的成功代表;苏秦说辞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辞格,或为增强生动形象性,或为增强气场,或为表示确定不移的说服意愿;正是这些富有艺术魅力的修辞格有效提升了他的语言魅力,助他表达政治主张和实现政治抱负;其辞格修辞术对当今智囊人物的话语锤炼也有正面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咆哮体"是时下一种流行的网络文体,其独有的咆哮、怒吼的风格深受网民的关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网络语言熠熠生辉。"咆哮体"包含的修辞艺术使其在语用表达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咆哮体"为例进行分析,考究"咆哮体"的修辞语言艺术,阐释"咆哮体"中常用辞格的种类和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研究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诗歌语言通俗简洁,意蕴深远,具有多解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提喻能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提喻具有言近意远,知微见,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同时蕴涵感情宣泄的功能。作为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提喻应当得到清晰的梳理与缜密的分析,同时应当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提喻的认识与使用。以达到更加恰当贴切的语言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传统诗歌写作,1990年代诗歌书写反映出了明显的"祛魅"特征。这种"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上述几点"祛魅",既有有效性和合理性的一面,又有各自的缺陷和偏颇。对以上"祛魅"进行剖析,可为1990年代诗歌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