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同时,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宜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超君 《宁夏教育》2011,(12):59-59
在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中,语文教师应着重抓住一读,二品,三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阅读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 ,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1 揭题 :“峨眉”指的是四川省的峨眉山 ,那可是我国的名山 ,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峨眉山的录像)2 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一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预习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说。(在熟读课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送——访”两字构建故事情境 ,结构简明 ,文字浅显 ,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通过“读”、“悟”、“赛”、“演”等进行教学设计。一、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可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学生交流识字和朗读情况 :1 .出示 1 1个生字 :麦 礼 迫 保 防 搬 访 仍 俭 秘 获。鼓励学生自学 :这些生字 ,哪些不用老师教 ,你们…  相似文献   

6.
《匆匆》是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匆匆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一、激趣导入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交流对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重点;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默读、同桌合作读、评读、演读等方式以读代讲,读演结合,感悟狼、老山羊的特点,悟出寓意.  相似文献   

8.
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因为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的读、理解的读、人情地读,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指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新大纲强调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航人。我在教学《峨眉道上》时采用“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的教学方法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边读边思 ,拟定板书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像《峨眉道上》这样的文章 ,它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但寓意较为深刻 ,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 ,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 ,…  相似文献   

10.
师:刚才大家很用心地读了课文,并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写下了感受,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谁愿意再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评: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生:(读)“先生,请买盒火柴吧!……我给您去换零钱。”(屏幕显示珊迪请求“我们”买火柴的这部分内容)师:这部分内容谁读了都会被深深地打动,谁来谈谈有怎样的感受或体会?生:读了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小珊迪十分贫困,十分饥饿。他一开始是“请求”人家买火柴,当他们不想买时,就“乞求”起来。可见,他是多么…  相似文献   

11.
刘细凤 《江西教育》2004,(10):37-37
谈到自主学习,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是:阅读课文时,教师很大度地、一次次地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似乎认为这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在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然而.敦师却忽略了一点——这就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存在一个自主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和培  相似文献   

12.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学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加快中职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辉 《辅导员》2014,(6):48-48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给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鉴于此,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感悟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学生应当成为阅读的主体,也必须成为阅读的主体。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的阅读课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或以讲代读,或以问代读,或以练代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我”的行为、心理活动都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自读发现——探究悟理——自主延伸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我”对父亲的崇敬之情。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给人们的启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从疑入手,自读发现1.揭题生疑。①教师板书生字“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常常有人问我学习语文的方法,我总是笑着说:多读多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决不是敷衍。当然,语文学习有自身的规律,不像数理化那样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定理公式轻松地掌握解题的方法。我认为语文学习正好相反,它只能是举三反一。君不见小孩子的母语学习,总是在听了周围成千上万的语言实例,才能开口说话。如果先天耳聋就无法学会说话。语文学习必须在大量的阅读中广东教育2003年第4期掌握方法。由于文体特点不同,阅读方法也各有不同。叶圣陶有“教是为了不需教”的至理名言,就此,阅读教学在教给学生如何阅读之…  相似文献   

18.
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与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教学此文,应根据本单元导读提示和本课感情浓烈、抒情性强的特点,以“读”为主线,用“读”架设起学生和女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真切感受,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读中领悟 中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多种朗读训练形式:“自由读”——画下最能触动心灵的句段;“品味读”——抓住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读”;“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领悟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河北教育》2007,(7):32-34
A案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