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的“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阶段性目标,今年已进入决胜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活动的完结。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态势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与之相关的报道需要作出相应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撰文认为,报道题目主要出自下列诸方面: 题从新出。新闻的品质在于新。新颖的、鲜活的、人无我有的、人们欲知而未知的题材、线索,往往能够即刻成题,用新鲜之题把新鲜之事准确、鲜明、生动地概括出来,便会收锦上添花之效。 题从特出。特者,特点也,特别之处也。在我们了解、研究、判断新闻线索时,能够发现它的特别之点,特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成功的典型报道具有很强的新闻冲击力和人文感染力,能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和广泛的共鸣,从而完成“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宣传初衷。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我们日常大量的典型报道中,无法引起社会关注的一般之作甚至平庸之作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5.
典型之原意是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模型,树立典型向他学习之本意,在我国早已有之,集中体现在儒学的圣人观。本文认为,传统儒学的圣人观和树立完美模型并对之进行报道的典型报道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读者视角,整合有用信息 政务报道忌讳内容枯燥、语言模式化,如果能考虑受众阅读心理,突出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信息,同时打破刻板、老套的文本报道方式,用生动的图表展示事实,用清晰的短文分类报道,就可让读者在快乐阅读中感受政务报道之美.  相似文献   

7.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时下媒体上有关富豪奢侈消费的新闻报道愈来愈多了,老百姓还真搞不懂媒体这是为什么,"炫富"还是"眼红"?"激穷"还是"羞贫"?依笔者之见,除了有些媒体是出于江郎才尽,再有,就只能用"无奈"或"无聊"之举来解释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中旬以来,南昌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态势之险、灾情之重,都是历史罕见的。广大抗洪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心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团结奋战,殊死搏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堤之将倾,豪情壮志惊天地、泣鬼神。我市广播电视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畏艰险,不顾疲劳,用饱含深情的笔,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的悲壮画面,传递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这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对…  相似文献   

10.
吴冷西同志提出,广播应“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广播。独家之优势”何在?在于录音报道。录音报道最能体现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是广播记者必须下大力气去掌握好的一种报道形式。一个广播记者不应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文字记者,而是应该善于用自己手中的录音机录下各种音响,用声音向听众讲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使用采访机做录音报道的记者,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1.
报道     
《报林求索》2009,(3):10-11
<正>2009年春运圆满结束自1月11日开始,为期40天的2009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整个春运期间,铁路发送旅客总量将达到1.92亿人,创下春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整个春运期间,全路共开行临客27600多列,同比增加4000多列,运输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但受今年春节节后客  相似文献   

12.
9月21日全国各报都在一版头条刊载了新华社关于《我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的报道,除标题外,全文仅80来字,细读品味再三,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这条消息语言简炼准确,不加丝毫的涂饰和议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写法之客观、稳重,实为少见。有比较方能鉴别优劣。在此之前,我国8次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都有专题报道。一一翻阅,不说“十年浩劫”时期,单看1978年  相似文献   

13.
举世公认,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报道是成功的,它的透明度之高、民主气氛之浓,为历届所未有。大会之后,参与报道的各新闻单位都在总结经验,权衡利弊得失,探索成功之路。尽管大家探索的侧重点不同,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些问题还有异议和分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如何保持和发展两会报道的好势头,用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推进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两会报道带给人们的很多思考,提供的丰富经验,使人有“目不暇接、思不胜思”之感。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这次,大会小会都向中外记者打开了大门,代表和委员们的各种议论都充分而及时地作了报道,“热点”、“难点”触及了,一些一向回避的问题也敞开了。连外国记者也承认“这是迄今最民主和公开的一次会议”,“坦率得令人惊讶”。在这同时,一些报纸开辟了“专线电话”、“会外之声”等专栏,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两会的要求和愿望。这样,会上的各种议论,通过新闻媒介传达给了群众;群众的意见又通过新闻媒介反映到会上。会上会下、会内会外广泛的双向交流,形成了几亿人参政议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报道上尽可能求深,是当今新闻报道的大趋势。但也不必讳言,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深度报道在我们国家也并不多见。什么叫深度报道?按圈内人士的话,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出明日之意义”。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上说,没有背景和时空的跨越,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难有深度。从记者的新闻素质来看,要能从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第8次参加两会报道。 这8年,中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我们从数不尽的大事小情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如果用文字记录,那恐怕是多快的录入速度、多大的存储空间都无法描绘和容纳的。  相似文献   

16.
朱清河 《新闻知识》2006,(4):37-39,44
形式上多采用一行题,简洁、短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轰动的字眼攫取最多受众的关注。如《“青楼名妓”不好当陈德蓉横店拍戏苦》[14],《《欲之惑》精彩上演一夜风流》[15],《焦媛又涉足“敏感地带”》[16],《美国一少年自曝——我和杰克逊同床六次》[17],《随性而至星新闻》[18]等等。这样的做法,从本质上说,是用轰动性代替真实性,违背新闻规律。在社会效益这个层面,则是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取代社会责任。可以说,那些曾被重视的新闻观念,被扔进商业文化的熔炉,重铸出来的则是一种媚俗的新闻商品。娱乐新闻标题的色情化倾向甚至还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光绯 《东南传播》2014,(6):153-155
周年纪念性电视新闻报道,不是原原本本地还原历史或者是将历史和现实进行简单的对比,而是要将历史通过影像这种独特方式用当下的思想进行再整理、再挖掘,然后以新的架构对淹没在浩瀚史料中的历史碎片进行挑选、梳理,使之与现实碰撞出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11,(4):F0002-F0002,I0001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13套广播频率和以中国广播网为依托的新媒体,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并机直播6场近600分钟,完成两会议程和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直播共100多场次,开设各类专栏、专题148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济报道尽管有了较大改观,但一些稿件的可听性仍然比较差。那么,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经济报道吸引人,有较强的可听性呢?此文简略论之,以抛砖引玉。着眼于人有些经济报道之所以枯燥乏味,常常是由于文中“没人”。一写经济,就是数字、术语、产量、效益等各种经济现象,而忘记了创造财富的人,正所谓“只见物,不见人”。有篇  相似文献   

20.
适应新形势搞好农村经济报道王新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呼唤农村经济报道的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努力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夹观察分析农业和农村问题,研究农业走向市场后给农民带来的困惑和问题,研究农村新的经济现象,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