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其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置“语综合性学习”在于落实课程理念,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体现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他们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语实践机会,提高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高中教育中研究性学习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向东 《教育探索》2001,(10):58-59
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活动课程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慧 《教育信息化》2005,(11X):54-56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和“难”,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新”和“难”。如何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来帮助区域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昵?下面就从总体构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方面来探讨广州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综合性学习是首先是综合性课程,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外,沟通了校内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它引导学生综合性运用语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敏 《湖北教育》2005,(8):35-36
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学习活动。语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相似文献   

11.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教育部首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活动课程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种目标与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更好发挥,因为作为一种实践取向和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儿童获得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而语的综合素养的资源大量来自于综合实践课程,恰似涓涓鲜活的泉水,丰富流长。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它是以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是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它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现成的教材,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它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会创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现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研究性实践活动”是笔的教育实验课题。它是以《语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类的小学语“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课内外的各种语实践渠道,让学生综合运用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运用中提高、发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语研究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实践性”与“研究性”的巨大优势,能使学生的语素质、创新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于一身的一项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激活师生的自主细胞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双自主”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新课标提倡学生要开展综合性学习,认为其“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教学中来。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力求从“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只有让学生“行动起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