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是否应当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这在社会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利益概念虽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但完全概括式的界定并不适合于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应采取修正折中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公共利益作出相对合理的界定,这是化解现实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物权法的定纷止争之基本目的,以达到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在征收中,应当明确政府职责和权限。在立法机关规定的原则范围内,应由人大代表而不是由行政长官来界定"公共利益";公民参与补偿,保证被征收者获得"公正补偿";中立评估及司法的制度保障,从程序等角度构建相应的公共利益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未对物权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作出界定,而此界定事关征收各方的利益。界定公共利益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由立法机关对公共利益作出界定,行政机关则依法遵循相应的程序对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作出决定.最后由司法机关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对行政机关的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作出终局裁决。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概念,但是,为了保障权利、控制权力、社会和谐、公正司法,必须界定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的方法有概括法、正面列举法、反面排除法、程序限定法等,尽管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缺陷,但是每一种方法也都有其价值,几种方法应结合运用,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各种方法的缺陷。界定公共利益与实现公正补偿要两手抓,同时应当加强立法、司法对行政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政府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土地的征收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而现有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由于公共利益具有对象与内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其内涵的界定还必须配合程序上的规制。在程序上规制公共利益必须改变政府在征收中的角色定位,重点是改变其土地征收的受益人及公共利益的最终裁判者角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公共利益有两个构成要件:(1)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2)人民群众不需要为福利水平的提高支付对价。法律应当具体规定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土地用途;应当由立法机关对征收土地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需要进行界定和审查;应将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由补偿实际损失改为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格予以补偿。我国法律应当规定失地农民具体的安置措施,并且明确规定被征地农民可以对向法院起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许多国家都通过各种形式对公共利益作出了程度不同的界定,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的公共利益立法界定和理论探讨提供了法治基础;理论界积累的大量理论成果,成为完善我国公共利益立法的理论基础。语言的有限性和模糊性、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公共利益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利益概念具有有限性。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决定了相应规范的层次性,公共利益的多样性决定了相应规范的专门性。在公共利益的实体立法过程中,其难点在于公共利益的主体要素、界定原则、界定标准、判定方法、内容范围和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确认与保障,是宪政的本质。行政机关只有追求公共利益时才能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必要的干预。因而公共利益不仅限定了公民的权利界限,也为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界定了边界。然而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概念,行政机关掌握着巨大裁量空间。为避免行政机关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而谋非公共利益之实,应在立法、执法及司法等环节中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和审查,把行政机关的权力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城乡规划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利益权衡相关,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的界定又是利益权衡中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一般理论的探讨,界定了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的范畴,提出了对于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界定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有别于旧拆迁条例中公共利益的缺失,2011年1月份出台实施的新拆迁条例首次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征收的前提,并以列举的形式规定了六条具体的公共利益,但是条例并没有进一步划清公共利益的边界,其中涉及危旧房改造、机关用房等条款仍然值得商榷。解读《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的公共利益,通过设立兜底性、排除性条款等方法寻求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以保证土地征收的科学合法。  相似文献   

11.
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是防止滥用征收权和保护土地权利人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对征地公共利益的界定尚处于真空状态,导致一系列尖锐问题。同时,土地征收中又缺乏合理公正的公共利益界定程序机制以规范政府行为,导致土地权利人的权益遭受严重侵害。为保护土地权利人、规范土地征收秩序和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应该在土地征收立法中弥补现行公共利益界定的法律空白、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制定正当程序,通过模式创新和程序设置来规范界定程序。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导致大量农地被征收。为保证征收行为的合法化,各个国家对征收的公共利益作出了界定,由于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文章主要针对公共利益和征地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目的进行论述,以正确引导我国行政机关在征地过程中准确定位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概念,但其在行政法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行政法内涵做一探讨。为避免行政机关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而谋非公共利益之实,应在立法、执法及司法等环节中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和审查,把行政机关的权力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与宪法衔接进一步明确了征收、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但由于公共利益内容的抽象性,其适用范围在立法上无法准确地界定,导致实践中将公共利益扩及于非公益用地方面,损害了被征收、征用者的切身利益。在分析不同学者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基础上,思考出判断土地征收、征用行为是否基于公共利益而为,须从其土地使用者的目的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应从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公平的征收补偿机制、健全和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建立被征地农民妥善的安置方式等方面予以发展和完善。实践中,正当的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因此,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多层面对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要件进行界定,明确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践行公共利益在土地征收中的法律化,对于保证土地征收制度的正当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房屋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认定程序十分模糊。借助各国家(地区)立法及实践之比较,基于我国国情,探讨公共利益本质问题,提出在实体角度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同时,强调从程序上完善我国《物权法》公共利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公共利益的界定关乎着政府经济项目的设置与实施。环境公共利益界定的标准适宜于采取形式合理性标准。界定方法采用系统化的专家咨询、民众听证和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在民众与政府发生分歧的情形下,由法院裁判政府所设立的项目是否符合环境公共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拆迁成了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利用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其他合法利益特别是合法的个人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与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是相违背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更是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拆迁中的公共利益若界定不清楚,必然会发生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公众合法权益的事件,这会严重影响法治政府的推进。所以必须界定好拆迁中的公共利益。通过对我国有关公共利益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对国外相关做法的借鉴。本着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从界定原则、界定主体、救济程序三方面对公共利益界定进行初步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是国家权力的来源,现代政治生活的基石,也是启动国家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征收征用的滥用,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界定公共利益尤有必要。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应坚持公益性原则、法定性原则、非营利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应采用立法界定、行政认定、司法裁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司法实践对企业问借贷合同的效力普遍持否定态度,或者认为其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或者认为其损及公共利益.然而,虽然严格依据现行法解释,企业间借贷合同确实违法,但是就理论而言企业问借贷行为并不属于金融业务行为,也不会损及公共利益.相反,它有利于小微企业实现融资与投资,也可以维护法律权威,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应当予以放开.在未修法前,应当从功能论的角度对相关法律再解释,寻求一种全新的法律解释路径,在解释论框架下肯定此类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