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吕祖谦的《东莱博议》,是南宋时代著名的议论文。这本议论《左传》里人物事件的书,同以前的史论不一样。它不受《左传》里人物事件的局限,从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从其他历史事件出发,发表议论。《博议》的思想比较活跃,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议论中有些辩证观点,文笔生动。这些,都可供我们借鉴。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南宋金华人。他三十一岁时,死了母亲,在明招山居丧,有学生来请他讲学。“予思有以佐其笔端”,吕祖谦为了启发学生的文思,使他们下笔灵活,“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因此他的书叫《东莱左氏博议》,省称《东莱博  相似文献   

3.
本刊采纳云南日报王左生同志的建议,特开辟《<东莱博议>选讲》专栏。《东莱博议》,是宋代人吕祖谦写的一部评论春秋史实的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写道:“当年趣事勤搜罗,《东莱博议》滋味多。”书中各篇文字,自有格局,立意新颖,层次分明,文笔生动。选讲书中文章的写作方法,对于我们写好新闻评论和评述性新闻,不无裨益。这个专栏刊登的选讲文章,是由周振甫等同志撰写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采纳云南日报王左生同志的建议,特开辟《<东莱博议>选讲》专栏。《东莱博议》,是宋代人吕祖谦写的一部评论春秋史实的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写道:“当年趣事勤搜罗,《东莱博议》滋味多。”书中各篇文字,自有格局,立意新颖,层次分明,文笔生动。选讲书中文章的写作方法,对于我们写好新闻评论和评述性新闻,不无裨益。这个专栏刊登的选讲文章,是由周振甫等同志撰写的。——编者  相似文献   

5.
据现存文献所载,吕祖谦生前各类著作有五十四种,仅存为二十七种,散佚一半之多。其中《东莱集》为其诗文总集,凡三十六卷。这个集子不但收录吕祖谦诗文最全,而且出自宋椠,自然备受学人重视。但是,这个集子是在吕祖谦殁后编辑的。据吕乔年嘉泰四年(1204)《东莱集跋》的记载,该书的编成经  相似文献   

6.
一、吴炎(1152—1221年) 吴炎字济之,号若峰,邵武人。宋绍熙四年(1193)刻印《东莱先生标注三苏文集》,为吕祖谦标注。三苏文集分别为苏洵《老泉集》、苏轼《东坡集》、苏辙《颖滨集》。其中《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今北京图书馆存。  相似文献   

7.
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广东省、府县志类》辑录了潮州志若干种,其中有《潮阳图经》,宋常祎纂(据《舆地纪胜》:“潮阳图经,郡守常祎序”);又有《潮州记》一卷,宋王中行纂(据《宋史、艺文志二》:“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0.
一部普及史学的新著《大三国演记》近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者张贵祥经过十年的呕心沥血,“胼手胝足,以耕以畲”,深研了《辽史》、《金史》、《宋史》、《西夏记》、《续资治通鉴》,以及与这一段历史相关的古今史籍、研究成果,在浩如烟海的古史料中采撷、钩沉、梳理,写成了一部90余万字的《大三国演记》(上下卷)。这一著作的问世,对史学的普及无疑是个贡献。  相似文献   

11.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证了有关《卧游录》的文献著录和成书过程,指出《卧游录》为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晚年所编,四库馆臣的“明人依托”说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3.
袁枚于乾隆十三年(1748)秋以三百两银子购得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随园(《随园诗话》卷五)。关于随园的旧主,袁枚于《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记云: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园,故仍其姓,易“隋”为“随”,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又,《随园记》亦记云: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缭垣牖,构堂皇,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二)由上引可见随园旧主为隋公。所谓隋公名隋赫德,他于康熙年间接任曹为江宁织造,在小仓山之北构建了因其姓氏而名为隋…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第二三《朱子书与诗》云: 方虚谷欲身兼诗人与道学家,东食西宿,进退狼狈,遂尤贻笑矣。《四库总目》卷一百六十考论朱子与赵章甫师弟之谊,有“援引甚力”之说,似未征《朱子语类》。观《语类》所记与符圣功、林择子语,则朱子几以章甫为不可教诲。卷一百二十:“昌甫辞,请教。日:‘当从实处做工夫”’;耳提面命,较《提要》所引朱子《答徐斯远书》,  相似文献   

15.
对吕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的作者等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十二卷本与三十卷本著录内容的比较,可知十二卷本的作者当为吕本中,而三十卷本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十二卷本可能亡于宋元之际。对《春秋集解》作者问题的考辨,实可上溯到朱彝尊对其作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宋史》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载错误等。  相似文献   

17.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游赤松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游记散文,描摹赤松山(在金华)的水光山色,神话传说。程千帆、吴新雷先生著《两宋文学史》,以为"声色兼备,动中见静,和柳宗元永州诸记相近,而上接《水经注》",予以较高的评价。很长时间以来,此文被当作吕祖谦文来论,然并不见于吕祖谦本集,那又因何、何时归  相似文献   

19.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20.
刘斧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小说作者与编纂者,《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著述有《青琐高议》十八卷、《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题作刘斧撰。《青琐高议》今存二十七卷本,《翰府名谈》、《摭遗》早已亡佚,这些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散佚严重,很多作品被后世的类书及小说集收录,刘斧小说集的辑佚渐为学术界所注意,程毅中先生曾据《类说》、《诗话总龟》、《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岁时广记》辑录《青琐高议》佚文三十六则。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